我县一男子为领“奖”被骗5900元 |
这些防骗办法需牢记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12月21日 09:05:25 |
临近年底,各种诈骗短信又开始“狂轰滥炸”,广撒网捞“鱼”。这不,我县的陈先生就“上钩”了,为了领所谓的“二等奖”,他给对方转了5900元的“保证金”。 陈先生是《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忠实粉丝,近日,他接到一条短信,称其被好声音节目选为幸运观众,获得了二等奖,还附上了一个网址。陈先生激动得未多加思考就登录网站输入手机号和验证码,还打通了网站上的电话,对方称只要交一笔保证金就可以得到奖品,信以为真的陈先生通过ATM机将5900元钱转到对方提供的卡上。直到对方打来电话再次要求汇款,陈先生才意识到自己是遇上骗子了。 记者从县公安局了解到,陈先生收到的中奖诈骗短信只是众多诈骗短信的其中一种类型。对于各种诈骗短信,警方分析表示,这些短信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冒充各种角色骗取钱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冒充银行、电信运营商等发布需要升级网银信息、修改银行密码,或者手机积分兑换现金等信息;二是冒充政府部门如民政局、公安局等发布可以领取残疾补助金、新生儿补贴、死亡抚恤金,或者账户存在洗钱嫌疑需要冻结、汽车因为超速要罚款扣分等信息;三是冒充同学、孩子的班主任等发布同学聚会照片可以下载,或者通知孩子学费打到学校账户、孩子出事故需要汇医疗费等;四是冒充机场、快递公司发布航班取消需改签,或者包裹派送不成功等信息;五是冒充家人、朋友、领导等发布有急事需要借款、汇款等信息。 诈骗短信繁多,市民该如何避免上当受骗?对此,警方支招,日常生活中,市民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透露给他人;收到陌生号码或者各种“官方号码”发来的短信、打来的电话,市民首先应保持冷静,谨慎辨别消息的真伪;万一被骗,要记清骗子账号,可通过拨打客服电话,以连续输错密码的形式,将骗子账户临时锁定,并及时报警,便于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同时,记者了解到,鉴于通讯网络诈骗日益频繁、复杂的实际情况,警方总结了具体的通讯网络诈骗辨别方法及防骗办法,一旦接到疑似诈骗短信、电话等,市民可按照以下要点进行辨别: 1.对于国家明确规定的各种补贴,有关部门会通过多种渠道向市民公告,并到指定网点领取,不会直接将补贴资金打到个人银行卡内,因此,凡接到电话、短信提醒要将补贴汇到个人卡内的,均为诈骗电话或短信。 2.接到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卫计、社保、邮局、医院等单位来电,特别是涉及“洗黑钱”、“邮包有违禁品”、“医保(社保)卡违规消费”等事项的,要保持清醒头脑,可先将电话挂断,再回拨相关单位公开电话进行确认;凡来电显示110、400形式的电话,均为诈骗电话,此类电话只能打进,不能打出。 3.公安民警在侦查办案过程中,确需市民配合调查取证的,将依照法律规定,请市民到指定公安机关进行,一般不会在电话中取证,因此凡要求将资金转到“安全账户”的,均为诈骗电话,以“重新开卡”“开通网银”为借口索要密码、验证码的,均为诈骗电话。 4.电话、短信、QQ提示中奖的,不要抱侥幸心理。低价、免税为犯罪分子常用的伎俩,因此网上购物切忌贪图便宜,要到正规购物网站购买。投资理财更需谨慎,要选择正规途径,不轻信网上所谓的高回报投资。 5.不轻信陌生人提供的网络链接,它们有可能是钓鱼网站或木马程序,需要填写QQ号、邮箱账号、密码或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信息进行登录的,更要提高警惕。通过微信、QQ、短信等收到亲属、朋友的“求助”或者老板的汇款要求,应电话或者当面确认事情是否属实。 (记者方景霞通讯员周国亮)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