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桃源桥  >  缑乡风物
     高级检索
 
“五七学校”旧事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9年12月30日 15:02:05

  王行通

  上世纪70年代,兴办“五七学校”是一种时兴的办学模式,原则上要求每个公社兴办一所五七中学。谁行动迅速,率先上马,谁就走在教育革命的前列。王爱公社冠峰的五七高中办得最早,成为宁海五七学校的典范。笔者亦亲身经历办五七中学的过程。

  五七中学是“五七干校”的外延。根据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信(后称为五七指示),黑龙江的柳河率先办起了全国第一所五七干校。之后,五七干校就在全国遍地开花。五七指示要求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还要从事农副业生产。

  五七干校大多办在偏僻的山区、农村,学员白天劳动,夜里读书。其实,五七干校也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改造的场所。

  五七指示要求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生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教育系统要坚决贯彻五七指示,办学要走五七道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各地的五七学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1975年,笔者是公社的一名半脱产干部,兼任白溪中心校贫管会主任。公社把筹建五七中学的任务交给我,要求在一年之内,在金瓜山顶上,建好五七中学教学楼及附属设施。在这荒无人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高山上建学校,说来容易做来何易?好在笔者初出茅庐不怕苦,年轻有朝气,日夜奔波在建校的路上,组织各大队派来的民工和发动初中部学生,起早摸黑,上山平地基、扛建材、就地砍柴烧砖瓦。催促泥水、木匠加班加点不歇工。工地边上搭建了大茅屋,民工、学生在此蒸中饭,在此歇息。特别忙时,我和民工们吃住在山上。经一年的苦战,五七中学9间面教学楼及附属设施基本完工。1976年9月1日,五七中学如期开学。公社任命我为第一任五七中学校长。公社放映队还把机器抬上山,放了当时最时尚的教育革命题材的影片《决裂》。

  五七中学只设高中部,两个班级,6名教师,120来个学生。生源大多是初升高淘汰下来的后进生,也有读初中时辍学的学生。学校拥有1000多亩山林,5亩水田。劳动课较多,学生还要到附近的白石泥矿挑白石泥,为学校赚钱创收。说实话,单从学文的视角看,五七中学连二三流的学校都还算不上。在五七中学任职一年后,我被调回了公社。

  1979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后,各地此类学校陆续宣告撤销。五七中学也在1980年停办。五七学校这种办学模式究竟如何?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印记。笔者不敢妄论。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它毕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时势让笔者这个工农兵也能过上一把校长瘾,想想几多感慨。

录入:袁慧敏  责任编辑: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开开心心迎新年
·浦西社区:趣味运动会倡导垃圾分类
·杨梅岭村:有了文化生活新地标
·桥头胡中心小学:向国旗敬礼
·浓浓腊八情 暖暖新年意
·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传统武术太极拳表演大赛举办
·加强窗口作风建设 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暖暖腊八粥 浓浓邻里情
·初心铸党魂 实干筑法梦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