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中学八(12)班黄煜
“过十四,来一市;一碗糅,暖心头。”每年的正月十四,一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特色美食——糅,然后敞开大门,欢迎来自各地的客人免费品尝。
清晨,天尚未大亮,四周雾气也未散去,星星眨着疲倦的眼睛,寒风吹来,颇有凉意。平时赖床的我破例起了个大早,因为今天是忙碌的元宵节。
院子里,妇女们一边奋力准备食材,一边有说有笑地谈论着一年中的开心事。男人们也没闲着,点起灶火,摆上大锅,严阵以待。这辛勤劳作的美好画面,可真应了那句“花因绽放而芬芳,人因劳动而美丽”。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是制作环节了,这就要看我家的大厨奶奶的神通了。
只见奶奶先将一些豆油倒入锅中,接着放入切好的猪肉,用铲子将其炒熟,然后依次倒入虾仁、蛏子肉、冬笋、豆腐等食材,再倒上水等待煮开。一会功夫,水烧开了,奶奶扬着勺子沿着水花慢慢搅动,豆的香、虾的鲜,随着不断上升的水蒸气钻入鼻腔之中。接着就是关键的一步——倒入米浆。雪白的米浆顺着勺子滑向锅中,米浆与水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绿色的荠菜点缀在雪白的“画卷”中,比蓝天中悠闲自在的白云还略胜一筹。奶奶双手握着铁勺,用全身的力量不断搅动着这一锅美味,虽是寒冷的天气,但她的额头上都是汗珠。最后,撒上炒熟的花生,大锅中心咕咕冒泡,意味着美味的糅大功告成了。
渐渐的,人越聚越多,摩肩接踵地不断从村子的入口涌来,场面十分壮观。我家的大锅边,觅食的客人挨挨挤挤,人手一个碗,眼睛都紧紧盯着锅中的食物,有的还不受控制地抿抿嘴唇,咽着口水,手中的碗不断地向前伸,生怕轮到自己的时候,糅就舀光了。
如愿以偿拿到糅的食客,早已找了个地方大快朵颐起来,摸着大碗就是一勺,不怕烫舌头的就是一口。一接触到美食,就像一朵花儿在心里忽地绽放开来,甜美、温暖、爽鲜,穷极了形容词也无法描述出那般味道。有些游客靠着墙享受,糅刚一入口,他的眼睛忽然放大,用手拿起碗,看了看,接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嘴里还念叨:“实在是美味啊!今天总算是大饱口福了!”一个小朋友蹲在门前吃了起来,吃完后用舌头舔了舔碗中残余的糅,跑到妈妈跟前,奋力将小碗递向妈妈,大声说:“太好吃啦!我还想吃!我还能再吃一百碗!”妈妈看着他,笑了笑,又去给他盛了一碗。也有客人第一次来陌生人家里尝糅,有点不好意思,吃完一碗就悄悄离去了。
院子里,外人越多,主人越是高兴,旧一市的风俗,吃糅的“拜岁客”越多,就寓意这家人丁兴旺,红红火火。奶奶见有这么多人都在夸她烧得好吃,布满皱纹的脸上都是笑容。
(指导老师:郑伟元)
◎编辑点评
写一市糅的文章很多,但多为外来食客所写,而本文为本地制糅者所写,很少见,在视角上就占了优势。文章以小见大,通过描述百家糅所带来的浓郁烟火气,生动地展现了十四夜吃百家糅这一特色鲜明的传统习俗的魅力。
作者重点写了奶奶制作糅和食客品尝糅两部分。描写大厨奶奶制作糅,动作准确传神,“奶奶扬着勺子沿着水花慢慢搅动,豆的香、虾的鲜,随着不断上升的水蒸气钻入鼻腔之中。”“绿色的荠菜点缀在雪白的‘画卷’中,比蓝天中悠闲自在的白云还略胜一筹。”两句给人满满的《舌尖上的中国》既视感。食客大快朵颐的吃相描述也是生动逼真,妙趣横生,可见作者观察之仔细,感受之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