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宁海人走天下  >  天南海北宁海人  >  走进京津唐
     高级检索
 
从“书痴”到理论“翘楚”
——记《求是》杂志社编辑委员会委员郑志晓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1年11月03日 14:28:33

080613.jpg

也许滚滚长江激发了他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宁海新闻网讯

  为书痴狂

  有这么一个孩子,住着上无片瓦、下无窗户的茅草房子,烧饭时能借着柴火的亮光津津有味地读书;为读完一本书、解一道数学题,一夜耗尽一罐煤灯油是常事;为节省一点灯油钱,到处收集废旧电池自制电筒,利用这微弱的光亮钻在被子底下把书读得不亦乐乎;什么“凿壁偷光”、“寒窗苦读”等等,在他,都不是传说。只要有那么一点钱,他会全都用来买书;一听说谁家有好书,他会像蜜蜂闻到花香般跑去借阅,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不管是刮风下雨、电闪雷鸣,还是山路崎岖、寒夜无光,定会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以这样的阅读速度,很快,方圆几十里内的书就被他搜罗一空,无书可看时,甚至连老师的旧教科书也成了他的“美食”。那叫一个如饥似渴,那叫一个为书痴狂!

  也因此,上大学之前,门门功课满分于他是家常便饭。当时,小小年纪的他就以虽家贫如洗却嗜书如命、文章极佳而名闻乡里。曾是他中学老师的苏小方谓之“如此博闻强记、才华横溢的学生,他只碰到过一个。是真正的读书种子,也是老师一辈子的骄傲!”他,就是《求是》杂志社编辑委员会委员郑志晓。

  天道酬勤

  《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以权威性、指导性而著称,被看作是“中华第一刊”。主要刊载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各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负责人以及学术理论界“头面人物”的文章,可以说是一个“高端论坛”。而编委则是杂志社的核心领导成员,相当于中央国家部委的党组成员。郑志晓编委不仅参与当班并在值班期间全面负责《求是》的业务工作,更是杂志社的一支笔。他长期从事评论工作,38岁时就担任了杂志社最重要的部门之一——评论部主任。据了解,这个任职年龄在该杂志社没有先例,而且至今尚无新的纪录。由此可见其才华、勤奋及业绩之优异。

  此次,我们“闯天下·爱家乡”新闻栏目的记者有幸在北京采访到了在经济理论领域辛勤耕耘、为党的理论宣传事业默默奉献的郑志晓编委。他是怎样从一个农村娃一步一步攀上这个高峰的,在家乡记者面前,低调含蓄而又踌躇满志的郑志晓编委敞开了心扉。

  他是长街镇新明村人,1960年9月出生,1978年7月从当时的青珠公社五七学校(两年制半农半读高中)毕业,同年10月考入浙江大学,1983年9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红旗》(1988年7月1日起改名为《求是》)杂志社。2001年3月,任《求是》经济编辑部主任。2006年8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8月起,任《求是》编委会委员。从1984年至今撰写发表过近百篇学术论文、理论文章,出版了《土地经济》、《人口经济》等专著。在《求是》杂志社长期从事和负责言论工作,撰写或主持起草《求是》杂志重要评论、社论100多篇,特别是世纪之交的那几年间,凡是党内重大活动以及国家内政外交的重大方针政策,中央机关刊物所表达的重要言论,可以说都有郑志晓的心血凝聚其中。

  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的专家,但令记者意外的是,郑志晓却没有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所谓“天赋异禀”。“天赋尚可,但谈不上优异。如果说还算有一点成绩,主要还是机遇好,加上个人持续不懈的努力,”他这样对记者说,“如果没有高考制度的恢复,说不定我至今还在田里躬耕呢。我们中小学老师一辈的,有多少人因此可惜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作为农民子弟,朴素和认真是郑志晓天生的底蕴。无论待人还是做事,不管环境如何变化,这一点始终未曾改变。对于组织上安排的工作,对于他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他总是一丝不苟、始终如一地去做,坚持到底、追求完美。“不要琢磨我做这个事今天得到了什么,明天又会怎么样,只有老老实实把事做好,脚踏实地把每一步走好,基础扎实了,成绩摆在那里,才有能力把机遇变成生命的转折点。从总体上看、从长远来说,这个社会还是公平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组织上也不会总让老实人、做事的人吃亏。”这是他的切身体会,也是他对家乡年轻人的谆谆教诲。“天道酬勤”,是他高挂在办公室墙壁上的警言,也可以说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小,他就是出了名的勤奋,什么苦都能吃。“比我聪明和优秀的人多得是,我能走到这一步,历史给了我机遇,更有组织上的栽培,而我身上同样不乏宁海人的奋斗精神和拼命精神。”自懂事起,他就像是上紧了发条的闹钟,始终保持锲而不舍的学习劲头和工作精神,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因此,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献计发展

  当记者问及他对开放宁海建设有何建议时,他深情道起了他眼中的宁海。他认为宁海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超乎他的想象,对城市建设、交通环境、经济发展连说了几个“出乎意料”。他对宁海的近几任领导班子高度评价,认为班子得力,是干事创业的典范,文化品位高、思路开阔。尤其是本届领导班子开拓精神强,考虑问题大气,大的思路规划很完善。作为一个宁海人,他对此既感欣喜,也存感激。

  谈及对家乡发展的建议,高瞻远瞩的他言辞恳切,分别从工业、农业、旅游、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尤其强调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诚信建设。他提到工业发展要上水平,必须提高科技含量,打响自主品牌,要把落后产能坚决淘汰掉,引导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创造更大效益。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他认为宁海的农业基础条件好,虽然耕地不多,但占尽山水之利,今后的主攻方向应是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宁海的旅游业也大有可为,宁海有山有水有湖有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旅游产品多样性的潜质,可把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作为重点,增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特色性和吸引力,着力构建城乡联动、山海一体、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作为一个农家子弟,我对农民始终充满深深的情感和牵挂。经济发展了,就要更多地关心弱势群众,关注农民、扶持农业、支援农村,花更大力量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希望宁海在这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好路。”郑志晓如是说。

  力倡诚信

  他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诚信建设放在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多次提到说话要“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经商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办事要“言必行、行必果”。他认为市场经济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诚信经济。宁海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程度,从长远看,最缺乏的已经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诚信应是宁海人内在素质的体现,是人们投身经济社会生活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把宁海经济做大做强,确保宁海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现在是应当把诚信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时候了。而抓好信用建设,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履行的一项政治责任,要有一些切切实实的措施。“大力发扬宁海人的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诚实守信的精神,宁海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幸福美好”,这是他最大的希望,也是他对家乡的祝愿。(记者徐荐荃)

录入:罗孙志  责任编辑:罗孙志  稿源: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县第七届职工垂钓团体赛收竿
·补种绿植添新衣
·让经典照进日常
·保护美丽河湖创建文明城市
·沪剧《早春》宁海首演
·新装电表添便利老旧小区换新颜
·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有序接种
·八面来风
·我县举办汇率避险“首办户”拓展...
·枫槎岭隧道机电提升改造工程加速推进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