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创新 开放统筹 为建设滨海生态县打造人居幸福地而努力奋斗 |
卞吉安在中国共产党宁海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2-01-11 08:29 |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 建设滨海生态县、打造人居幸福地,是立足宁海发展全局,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抉择。我们必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创新突破、务求实效,努力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拓宽转型发展之路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海洋战略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港口物流等海洋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临港工业、现代渔业等海洋优势产业。三门湾新区是我县今后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着力抓好打基础的各项工作,加强科学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推进土地综合利用和港口开发建设,为各类先进大型项目的落户提供足够空间,加快发展临港大产业,努力形成“北有杭州湾、南有三门湾”的发展格局。宁海湾要在优化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扎实推进西店新城围填海、双盘三山涂围垦等工程,健全完善综合交通、水资源供给等网络体系,加快推进蛇蟠涂、下洋涂等区域综合开发利用。 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坚持把工业经济作为主体经济、强县经济,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改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6+6”产业体系。精心培育一批旗舰级大企业、大集团,扶持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引导企业发展实体经济,把主业做专、做实,把企业做强、做久。争取到2016年,全县年销售超亿元、10亿元、50亿元企业分别达到150家、10家、6家,超百亿元企业1-2家,新增上市企业5家。推进“二区八园”平台建设,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提高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加快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重点发展“十大业态”、打造“十大平台”,培育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和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现代商贸、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建设一批资源集约、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一批现代化专业市场、龙头型骨干企业、区域性知名品牌。大力发展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农业“双增”。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为目标,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主攻方向,强化政策保障,增强创新能力,为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深入实施专利、标准、品牌“三大战略”,引导企业加大技术革新、装备更新、品牌创新力度,打造名标名牌,制定行业标准。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积极鼓励企业设立科研机构和工程技术中心,加快推进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模具云制造服务平台、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宁海产业基地等建设。争取到2016年,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5家以上,建成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60家。 突出城市能级提升,加快城市开发建设,着力打造生活品质之城 拉开城市总体框架。立足宁海的山海资源优势,统筹区域开发,加强空间对接,积极打造宁波大都市南翼中心城市。贯通兴海北路,打通南山路,完成甬临线改道和西环线建设等工程,进一步健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环宁海湾滨海大道,推动城市向西店、强蛟区域延伸;打通花山隧道,着力推进三门湾区域加快发展;建设徐霞客大道西延工程,推动城市向辛岭片区、黄坛等地辐射;借助枫槎岭隧道贯通,加速推进水车片区、一市等地与城区的联接。 突出城市建设重点。推动中心城区提升发展,深入实施城市“六六建设工程”,加快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扎实推进新城市中心区、新世纪现代商务区等重大功能区块建设,抓好东门口、南门化肥厂地块等城市重要节点改造,加大老城区、城中村改造力度,推进梅桥片区、溪南片区建设步伐,推动城区产业提升。大力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三门湾新区要按照“产城互动、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综合性滨海新区;西店卫星城要努力实现从“镇”到“城”的突破跨越,积极打造现代化工贸型滨海卫星城市。加快提升长街、岔路等中心镇的综合实力,培育发展前童、深甽等一批特色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壮大镇域经济,提高城镇辐射带动能力。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智慧宁海”建设,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为基础,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优化智慧城市发展环境。推动信息网络升级提速,扩大城市管理动态视频监控系统覆盖面,着力为市民提供应急、消费、家政、环境等方面的服务信息,进一步方便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积极构建政府、企业、市民多方参与的城市管理机制,推行人性化服务、智能化应用、精细化管理。集中治理群众关注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实施“排堵保畅”工程,打通一批断头路,拓宽一批瓶颈段,建设一批停车点,加强公交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 突出生态优势放大,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着力建设幸福美丽之家 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8150”工程,进一步加大生态设施建设投入,积极开展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街道等系列创建活动,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经济,充分发挥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行科学保护、合理开发,促进山区经济加快发展。深入实施节能减排“八大行动计划”,严格把好新上项目的能耗和环保准入关,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推广应用低碳、绿色、适用、环保技术,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县域五大溪流综合整治,加大对山体河道生态破坏现象的监管和整治力度。 着力凸显生态特色。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区域性混合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断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进一步做大做特“5·19中国旅游日”发祥地文章,加快县域生态休闲旅游“一中心六基地”建设,以徐霞客古道和国家级登山步道为依托,统筹整合县域内生态旅游资源,推动生态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推进“森林宁海”建设,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重点抓好沿路、沿溪、沿镇、沿村、沿山、沿海的绿化,加强碳汇林、经济林、景观林等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区域之间的关系。 以“美丽乡村、美好生活”行动为总载体,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理念,从注重农村环境整治向提升农村生活品质转变。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公路公交、供水供电、信息网络等对接,多种模式建设农村社区,持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中心村、特色村、小康村建设,打造“一廊两线五带”精品区块,加强农房“两改”工作。大力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空间,进一步增加农民的工资性、转移性、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着力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加大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力度,推进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突出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发展民生事业,着力构建和谐安康之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从群众最迫切的要求出发,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从管理最薄弱的环节着力,切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类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社会管理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良好局面。注重社会管理创新品牌建设,进一步推广“老何说和”等经验做法,打造一批社会管理创新样板工程。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促进社会管理重心下调、关口前移。注重抓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努力解决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入学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大力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推动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加强和改善民生,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着力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化、成人教育终身化,促进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为目标,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得到安全、便捷、价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围绕“人人有保障、年年有增长、城乡全覆盖”的目标,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加快构筑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六房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法治宁海”、“平安宁海”建设,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动态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入实施基层和谐促进工程,深化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行社区民警专职化,加强社会治安辅助力量。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地表达诉求,主动解决群众合理要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调解平台建设,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突出先进文化引领,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构筑文明开放之地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文明进步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在全社会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决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尚。大力提倡和谐之风,与时俱进地赋予宁海精神新的内涵,使之成为推动宁海新一轮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深入实施“文化强县”战略,以更宽的视角审视宁海文化,以更新的理念弘扬宁海文化,以更实的举措发展宁海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县文化综合体、徐霞客文化公园等文化设施。坚持“送文化、种文化、建文化”相结合,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开展精品文化创作,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前童古镇、徐霞客古道、许家山石头村等保护开发,做优“十里红妆”、宁海平调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工艺美术、印刷包装等产业,努力在优势产业领域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鼓励社会资本有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升改革开放水平。改革开放是强县富民的必由之路,是科学发展的永恒动力。要进一步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敢于突破各种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适时启动行政区划调整。坚持以大开放推进大发展,深入实施“开放强县”战略,树立全方位开放理念,增强开放意识,营造良好的开放氛围。深入实施“返乡创业工程”,推动“宁海人经济”与“宁海经济”互动发展。 |
录入: 童燕萍 责任编辑: 罗孙志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