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今明记”做成业界标杆 |
——记安徽小伙刘加明和他的今明记果蔬专业合作社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2-07-11 08:59 |
从打工谋生做起,靠艰辛的体力劳动一步步创出今天的“宁海今明记果蔬专业合作社”。走近安徽小伙刘加明的生活,你很容易被他昂扬向上的创业精神和诚实守信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说起创业经历,年仅33岁的刘加明可算是久经沙场了。早在1997年,紧随南下的热潮,他在广州一家电子设备加工厂打工,并一度做到厂部经理的位置。随后,凭着打工积累的经验,自办了一家小工厂,承接电子配件生意。由于当时年轻气盛,常常仗义垫资,以至于流动资金一度吃紧,工厂面临倒闭。几年的电子生意,最终以失败告终。 失败是成功之母,正是这次失败的经历,让刘加明意识到自己的弱项:文化程度不高,想管理一家工厂确实让他力不从心。正因为有这样的先见之明,刘加明改变了自己的创业思路:自己是农家孩子出身,还是和农业打交道来得顺手。就这样,他打起了做水果生意的算盘。 刘加明当时所在的广东,经济作物以蔬菜及水果为主,素有“水果之乡”美称,水果种类繁多。刘加明便尝试着把广东的香蕉、荔枝、椰子、桂圆运往浙江、安徽等地销售,然后再把浙江的蜜桔、西瓜运往江苏、上海等地,赚取少量的差价。那段时间,他成天东奔西跑,到处求“神”拜“佛”,常常说得口干舌燥,累得有气无力,有时因着急上火而口唇起血泡。不过,说起这一路停一路行的苦,刘加明却感到十分“庆幸”,因为这一路走来,让他结识了不少既是客户又是朋友的人,他说,现在自己做出的一点点成绩,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朋友。当时每做一笔生意,他都会尝试着与客户交朋友,始终信奉“先交朋友,后做生意”的他,认为“赚钱不是那么重要,交到朋友才重要”。正是如此,刘加明在全国各地果蔬批发行业里积攒了一定的人脉。 2008年,刘加明第一次到宁海长街开展蜜桔采购的业务。刚到长街浦东村时,由于人生地不熟,果农对他这个外地人不是很接受,他只得小打小闹。随后的两年间,他那“先交朋友,后做生意”的经营理念,让果农感同身受,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值得一交。于是,在当地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即使他的收购价有时可能还会比别人低一点,但大家还是愿意卖给他,只因这个小伙子是个实在人,信得过。 在与当地农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刘加明发现长街当地种的哈密瓜,从外观上看,虽然比新疆的哈密瓜个小,但是甜度、口感不输新疆哈密瓜,因为农户销售渠道不畅,这种没有名气的哈密瓜却卖不上好价钱。 如何才能让消费者认可这种迷你型哈密瓜?凭着自己先前做水果生意开拓的销售渠道,他主动向水果经销商提出:先蚀本供给他们试卖。虽然那一段时间他一分钱没赚,但却让他有了一份成就感:因为市场接受了他推销的瓜,这何尝不是赚。由此他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生意经:眼前也许你吃了小“亏”,却收获了大量的“人心”。做生意,就是要算“大账”,别算“小账”。 正因为他“肯吃亏”,实诚,不到一年,就把长街的哈密瓜推向了上海、杭州等地。有时根本不需要出去跑客户,客户也会一个个找上门来。 生意有了起色,刘加明却又发现一个问题:没有品牌,就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消费者也很难分辨这一次购买的产品,就是上次品尝的同一产品。意识到这一问题后,为了给每一个找到自己的客户,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也为了给当地的果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刘加明决定做品牌。 今年初,他联合当地四户种植户成立了宁海县今明记果蔬专业合作社,专业从事哈密瓜、葡萄的种植和销售,并注册了“今明记”这个品牌,为小哈密瓜命名为阿拉蜜。现在的“今明记”阿拉蜜,不仅身价高了,销售也上去了,每天都有五六万斤的销售量,让当地的果农笑逐颜开。连浦东村的有关负责人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认为他为当地“农业双增”立了大功。 谈起未来,刘加明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着自信与热情,他说,自己是一个个性倔强的人,做事也很用心,考虑清楚要做的事,就会坚持到底。“今明记”这个名字就是他自己起的,含义就是让客户今天、明天都记着他的阿拉蜜。他有信心,在当地果农、朋友的支持下把“今明记”做成业界标杆。 (记者赵燕见习记者小雪) |
录入: 童燕萍 责任编辑: 罗孙志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