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游线申世遗:寻访一条文化传承的“龙脉”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05-09 22:29 |
在上饶龟峰风景名胜区,品读《徐霞客游记》中“盖龟峰峦嶂之奇,雁宕所无,但诎水观耳”之句,看到徐霞客的策划让如今的龟峰山光水色相映成趣,袁丹宁忍不住留影。 “探江河发源,寻三大龙脉”。学界中有一说法,徐霞客之所以选择宁海作为其游记开篇地,是因为面朝大海、背依天台山脉的宁海,乃是他穷毕生心血游历考察的中华地理三大龙脉之一的南龙,入海升腾之地。2012年5月,笔者有幸作为宁海首倡徐霞客游线申报世界线性文化遗产志愿者小组一员,自宁海出发,经浙、赣、黔、滇四省,最终来到了《徐霞客游记》收篇之地鸡足山,一路行来,感触良多。如果说四百年前徐霞客寻觅的是中华大地南龙之脉的趋向,那么,今日宁海所首倡申遗的徐霞客游线,留给后人的则是一条传承中华文化的“龙脉”。 滇西鸡足山,是徐霞客一生旅游探险和地理考察的终点,也是我们霞客游线申世遗志愿者小组此次西行的最后一站。从《徐霞客游记》可知,霞客游名山,时间安排皆十分紧凑。江郎山等仅一天而已,庐山、嵩山、衡山,所待时间也都不超过十天。然而徐霞客自崇祯十一年十二月第一次抵达鸡足山后,就在山上逗留了整整一个月,后又于崇祯十二年八月重游鸡足山,直至崇祯十三年正月才踏上归途,两次相加,徐霞客在鸡足山上待了近半年时光,这在其一生游历中是十分罕见的。 带着心中的疑问,志愿者小组在鸡足山上细细寻访着答案。作为所谓的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平心而论,鸡足山之景,既无峨眉山之秀,也无九华山之奇,既没有五台山的佛塔摩天、殿宇巍峨,更没有普陀山的梵音涛声、海阔天空,直至我们找到了静闻和尚墓,看到了徐霞客的《哭静闻禅侣》挽歌六首,才最终明白了徐霞客与鸡足山的难解之情。 为完成静闻“必窆骨鸡足山”的愿望,徐霞客“拜捡遗骨起置大竹箱间,取道庆远府,由黔入滇”,一路“返洞庭,上衡岳,穷七十二峰。再登峨嵋,北抵岷山,极于松泮。又南过大渡河……过丽江,憩点苍、鸡足,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经一年零二天长途跋涉,徐霞客终至鸡足山,择葬地,建墓塔,把静闻的骨灰安葬于文笔峰之阴,将血书《法华经》供养于祝圣寺藏经楼,实现了挚友的遗愿。 生来一诺比黄金,那肯风尘负此心。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为了信仰和朋友,在通往理想的路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一个伟大的旅行家,为了友谊和承诺,背负着挚友的骨殖万里独行,最终实现了死者的理想。精神与生命,志向与意念,徐霞客的魅力,闪耀着中华文化的光辉,不仅让我们后人肃然起敬,更是我们炎黄子孙血脉相传的文化基因。 自钱谦益在《嘱毛子晋刻游记书》中说“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记》乃千古奇书”后,后人谈及徐霞客及其游记,常以“奇”字称道——淡泊名利、志在山水,一生之中不事他业,唯以行游天下为人生目标。然而,只要我们仔细研读徐公生平及其游记,就可以发现他的人格魅力不仅奇特,而且崇高,始终闪耀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线性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遗产项目记录着世界各民族的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核心因素,对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确保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的世代相传具有重要意义。在我们宁海志愿者宣传倡导霞客游线申请世界线性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国人有支持,亦有不解。其实,不管申报结果最终如何,我们所做的,也不仅仅只是为了保护、修复和开发徐霞客游线,而是将申遗作为一个挖掘、研究、宣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工程,使其“龙脉”升腾、绵延不绝。 (宁海广播电视台记者袁丹宁) |
录入: 罗孙志 责任编辑: 罗孙志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