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有了大舞台 |
——走进岔路镇干坑村文化礼堂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4-02-24 10:00 |
“这武狮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我30多年前还练过呢!”在干坑村文化礼堂举办的“元宵晚会”上,陈苗生看着重新登上舞台的干坑武狮感慨万千,“这次借着文化礼堂的建设,我们的武狮队伍又拉起来了,现在正在逐步把失传的部分恢复过来,并一代代传下去。” 狮子伏地、狮子望月、打四门……一个个动作灵活、有力,舞得惟妙惟肖,每当夜幕降临,陈苗生就会和同为武狮队的村民一起来到文化礼堂的三楼进行“集训”。武狮、打拳、练棍都是该村承袭先祖的习俗,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强身健体的活动却逐渐被遗忘,乃至面临失传的窘境。“在30多年前,武狮、打拳在村里可是十分流行,当时的小孩子基本都会练习打拳。”该村党支部书记陈清法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打算让这些民俗再流行起来。” 不仅仅是武狮等传统习俗在干坑“老树开花”,腰鼓舞、扇舞等广受妇女欢迎的舞蹈也在文化礼堂里跳了起来。有了文化礼堂这个文化根据地,村里的文化味越来越浓。村子的武狮、打拳、练棍等队伍已达30多人,舞蹈队也有近30人参与,现在村民们每天都会自发组织起来到文化礼堂里练习。“一楼是舞蹈队的‘地盘’,三楼是武狮队的,不管什么活动大家参与的热情都很高。”陈清法对记者说,除了把武狮等当地的习俗传承下去外,还打算把舞龙也“种”到文化礼堂里。 “每年回到干坑,都能感受到这里的变化,特别是文化礼堂,让大家有了自娱自乐的舞台。”陈宝中常年外出打工,这次回到家乡看到村里的文化队伍越来越壮大,于是自告奋勇参与到了打拳的队伍。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当然,现在村民除了加入文化活动外,还可以到文化礼堂里“补补课”。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阵地,该村的文化礼堂集“两堂六廊一馆”于一体,大家可以从不同场所了解该村的方方面面。“两堂”即文化礼堂、文化讲堂,“六廊”既包括聊天长廊又集中展示了该村的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励志、发展成就、文化艺术等方面,而占地150平方米的“西南农会陈列馆”则是为了纪念1949年在该村召开的“西南区农民代表会议”,让村民时刻记住解放宁海的那段历史。 一段段舞曲、一幕幕电影、一堂堂讲课……对于村民来说,文化礼堂就是他们传承民俗的平台、铭记历史的窗口和丰富生活的“精神家园”。 (记者周韵健通讯员何雅莉)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