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经济观察 |
小手电能否照亮大市场?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4-02-26 08:53 |
100多年前,在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之后,世界上第一只手电筒出现。在经历了多年的市场历练后,手电筒也由刚开始简陋的纸筒设计到金属电池手电筒,现在的LED手电筒乃至更多花样的手电筒设计,形成了独有的产业链。而在手电筒发展的百年进程中,宁海就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一条较为成熟的上下产业链,并占据着手电筒市场的大半个江山。 发展:从来料加工到自主研发 众多宁海手电筒生产企业都离不开同一条发展之路,从最初名不见经传的家庭式小作坊逐步蜕变成为业内知名的规模企业。宁波金豆新能源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从五六个员工、年产值不到20万元的手电筒配件生产企业,发展到数百名员工、年产值近9000万元的中高端手电筒生产企业。 “我们是从2005年进入手电筒行业的,当时该产业刚刚兴起,生产手电筒的企业也不多。”金豆公司董事长蒋志军回忆创业初期的情景。由于对手电筒生产技术、销售环节不了解,蒋志军决定先帮别人加工,生产手电筒配件,待到技术成熟后再生产整只手电筒,最后着手产品的销售。“当时,市场上销售的LED手电筒都是照着客户拿来的样品生产出来的,没有什么竞争力。但因为生产企业少,手电筒的价格也就高了,利润一般可以在30%左右。”他介绍道。 手电筒行业的高利润回报并没有一直延续。由于LED手电筒技术含量低,创业门槛低,市场很快被新人瓜分,利润也逐渐下降。这时,蒋志军没有去打价格肉搏战,而是开始致力于中高端手电筒的研发,不断推陈出新,另辟新路。通过引进技术人员,开发大功率手电筒,射程在300米到400米,最远的可以射到800米,销售价格从以前的5元、6元一个一下子增长到了70元、80元,甚至几百元。目前,公司有10多名技术研发人员,拥有新型实用专利3个,外观专利20多个。有了科技人员的加入,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都实现突破,公司产值从2011年的2000多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4000多万元,2013年达到近9000万元,逐年实现产值翻一番。 延续:从一代创业到二代守业 宁海手电筒行业长久的发展也经历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延续,宁波威涛电器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去年,公司在董事长戴建钢和总经理钱磊的带领下,实现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手电筒业务占到公司总业务的80%以上。”威涛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他口中的钱磊正是董事长的女婿,也是公司的第二代接班人。 说起威涛,可谓是宁海最早从事生产手电筒的企业之一。目前,产品已从手电筒拓展到野营灯、感应灯和台灯4大类,200多种产品。“2006年,威涛曾开发出一款‘超级’手电筒,具有防水防震功能,适合在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当时售价30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2500元,相当于一部手机的价格。”介绍起曾经的辉煌成就,戴建钢显得非常得意,“这款手电筒最核心的部件就是那只价值500元的灯泡,充过惰性气体,亮度相当于汽车大灯,经过手电筒内电子元件放大功率后,能够照射到300米远。” 在产品陈列室里,记者还看到了一款可以吸附在底座上的手电筒,洁白光滑的手电筒像极了一件艺术品。“这款手电筒本身不带插头和电线,但具有磁性充电功能,只要轻轻放置在底座上就能实现充电,使用更方便安全。”在戴建钢心里,每一件产品都如同他的孩子,倾注了他所有的努力和心血。 去年,戴建钢的女婿钱磊带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走进威涛,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手电筒行业发展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我们势必要淘汰低端的生产方式和方法,加大科研投入,增加产品附加值,推行机器换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钱磊说。 壮大:从西店集聚到宁海覆盖 手电筒行业是西店镇的特色产业,在当地一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西店手电筒产业已形成了一个规模效应,带动了很多人从事这个行业。 宁海县西店佳辉电器厂是一家专门配套做手电筒铝制外壳的企业,这家近30人的加工厂一年的产出颇为可观,可实现产值600-700万元,利润可达到10%-20%。另一家宁海县双统电器有限公司是专门做手电筒充电器的,每月生产30-40万只充电器,一年可实现500-600万元的产值。早在2001年,西店就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镇级手电筒生产基地。目前,该镇以手电筒为主导的企业共有450家,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约占全国同类产品的70%,其中16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8.67亿元。 不仅仅在西店镇,宁海的其他区域也遍布着手电筒生产企业。宁波步来特电器有限公司是桥头胡街道的一家企业,有上千种产品,主要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走进步来特公司样品展示厅,大大小小的手电筒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我们注册了2个品牌,一个是‘Super Tiger’,主要面向中端市场,另一个是‘Explorer’,属于我们的高端产品。”公司总经理胡振飞介绍道,“Explorer”牌手电筒铝制外壳经过硬质氧化处理,非常坚硬,防划耐摔。除了传统手电筒外,步来特还生产野营灯、头灯等户外产品,去年实现产值近8000万元。 除桥头胡这家企业外,在跃龙、梅林、岔路、大佳何等其他乡镇(街道)也涌现了一大批手电筒规上企业。 规范:从行业整治到品牌创建 虽然手电筒行业在宁海已发展多年,但手电筒企业良莠不齐,存在生产方式粗放、管理方式落后、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制约了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西店镇是宁海手电筒产业集聚的一个重要区域,也颇具产业特性。近年来,该镇积极搭建手电筒产业集聚平台,大力鼓励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和科技创新,整治行业不规范行为。 在西店,手电筒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配套的氧化铝加工企业和线路板生产企业的发展,该区域8家氧化铝企业和13家线路板企业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针对这一问题,西店镇开展重点污染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线路板行业进行整治,对氧化行业进行集中搬迁和整合改造,有效改善环境。 搭建集聚平台,提升产业发展空间。西店镇精心打造望海园区小家电产业园,建设集研发、商务、物流、商住为一体,实行标准化建造、社区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园区综合体。目前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投资1.4亿元的标准厂房一期工程主体已完工,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投资1.38亿元的人才公寓一期即将完工;计划加快标准厂房二期和人才公寓二期建设。“西店有大大小小手电筒企业450多家,但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16家,仅占到3.5%。绝大多数企业年产值在几百万到一千万,也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一直无法突破2000万元。”西店镇工业副镇长徐敏忠告诉记者,小家电创业园正是一个产业孵化器,引导大中小三类企业进园区,将路边经济、村落经济转为园区经济;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将主导产品做大做强;强化企业品牌建设意识,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 (记者 陈丹萍 通讯员 徐红燕 叶莉莉) 短评 制造还是创造?“精、细、专”很重要 叶子 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市中灯火辉煌,用手电筒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但很多事情不能光看表面现象,手电筒的作用还很大,如遇到停电,到角落中找东西,还有一些特殊行业都需要备有手电筒,如安保、警察巡逻,特别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户外野营、探险等,都需要这串光束的存在。 手电筒作为我县一项传统产业,在发展的30年间,有竞争、有挑战;有发展,也有低谷。而对于几百家的手电筒企业来说,如果原来只是进行简单的加工生产,现在考虑的可能是如何创造,让这个小小手电筒,变出万千大花样。 小产业要做出大文章,千人有千人的看法,有人说要靠管理,有人说靠人才,有人说要靠技术,不足而论,又都有一定道理。实际上,对已形成一定产业基础的宁海手电筒行业来讲,笔者觉得最主要还是要靠企业家做精做细做专的精神。毕竟,几百家企业不可能每一家都能够走上做大做强之路,小企业如果都盲目冲“做强做大”而去,扩大自身的规模,极可能因为后续的资金、管理等问题而难以为继、苦苦支撑,反而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与优势。 对宁海数目颇为壮观的广大小微手电筒企业而言,只有在“做精做细做专”的道路上走得扎实稳健了,力争企业在这个行业中有自己的“精细专”拳头产品,这才是避危机、求生存的最大法宝。当然,越是传统产业越是需要创新,在做精做细做专的创业道路上,创新应该一直是企业坚守的永恒主题。反过来说,也唯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保证自己的“精、细、专”,才能让更多的“宁海制造”的手电筒走到“宁海创造”的大道上来。 |
录入: 赵维华 责任编辑: 赵维华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