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高级检索
 
人民的“孺子牛”——追记宁海县委原副书记沈向权(上)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4-03-17 08:25

  25年里,他几乎走遍了

  宁海大小八百多个村庄

  1955年的夏天,当沈向权踏上宁海这块土地时,他自己也想不到,一个山东来的干部,将要在这里奉献自己所有的青春,甚至是自己的大半生。

  他也想不到,他在这里要与农业、农村工作打大半辈子交道。这个习惯于吃小麦和玉米的山东汉子,从此要开始摸索、熟悉水稻这些南方作物的脾性。

1973年秋,沈向权在城郊参加劳动。

  在担任农工部长不到半年后,27岁的沈向权即开始担任宁海县委副书记,分管农业工作。

  当时的农业工作,最主要的就是两块,一是粮食,二是棉花。简单说,让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就是沈向权要做的事。然而,“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宁海,在刚解放不久,生产水平极为低下,老百姓生活在贫困中,吃不饱,也穿不暖。

  民以食为天,解决温饱是当时的头等大事。可以想见,压在这个年轻书记肩上的这副担子有多重。

  问题还在于,对于水稻这些他根本就不熟悉。而且,作为当时重要战略物资的棉花,宁海与别的县市相比差距也很大,连自给自足都还不够。

  不懂就学习,不懂就一次次地下乡调研。一年365天,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用在了下乡。

  当时在县办担任秘书工作的张秉昂老人回忆起一次和沈书记去茶院南溪村下乡的情景。大家都在稻田里插秧,沈书记也要下去插,但是他不会,大家怕他出洋相叫他算了,可以干干别的。沈书记却说:“不懂就学嘛!”毅然卷起裤管走到田里,跟农民学起来。

  两个手怎么分工?脚要怎么踩?怎样才能把秧苗种直?他虚心得像个小学生,一一请教旁边的农民兄弟。

  不耻下问,以群众为师,这就是沈书记一贯的作风。他不仅这样告诫自己,也时常这样告诫农业线的干部:作为农业工作的领导干部,自己不懂农业怎么行呢?

  为了改变棉花种植的落后状况,他也是这样,一次次地深入农村调研,了解情况。干部和群众总能看见他顶着烈日,头戴草帽,脖子上挂条毛巾,和棉农一起除草、施肥、治理病虫害;也总能看见他一次次走进农技干部家里,和他们拉家常,聊生产。

  宁海多山村,那个时候,好多地方都没有通公路,他就凭着一双脚板,一个村一个村地走,走到哪里就和哪里的干部群众一起劳动,走到哪里就和哪里的干部群众一起聊天。

  为了赶路,尽可能多了解些情况,有时候他连饭都顾不上吃,将两个麦糕往破提包里一塞就下乡去了。

  他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走,当时全县有八百多个村子,他几乎走了个遍。宁海那些大大小小的村子的村支书,他大多数都能叫出名字。

  他一次次下乡,跑田头,蹲地头。棉花产量上不去的问题找到了!水稻亩产上不去的根源也找到了!

  思路有了。经验有了。一条条来自基层群众的生产意见转化为常委会上的决策和政策。

  强有力的措施下去了,水稻和棉花的生产终于走出了低谷。

  450斤,800斤,1000斤……全县的水稻平均亩产上去了;

  30多斤,50多斤,120多斤……全县的棉花平均亩产也上去了。

  宁海还先后被评为了全省、全国的棉花高产县!沈向权书记也因此两次出席全国棉花生产会议,并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赵维华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急救知识进社区
·在职党员进社区为民服务
·杜鹃山山美水美 骆师傅环保队更美
·一上车就有人让座 宁海人的素质真好
·“益”起唱响“心”希望
·我县三个新作冲上省第九届音舞节
·欠巨债跑路 想赌博翻身 又把200多...
·挥一挥衣袖 梅雨走了
·蚊子,你“扛”得住吗?
·党员“赤脚”践行群众路线
  图片推荐:
女大学生梦圆家庭农场
联欢晚会进工地温暖外来务工人员
胡陈一养殖塘惊现“仙女虾”
无害处理变废为宝
党员“赤脚”践行群众路线
在职党员进社区为民服务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