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水塘变清水塘 河道垃圾无踪影 |
——记者回访黄坛镇部分垃圾河、臭水河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4-06-05 08:15 |
之前的垃圾河 整治后的小河(记者海森摄) 本报记者于4月8日对黄坛镇部分垃圾河、臭水河进行了暗访,并曝光了一条叫“三亩潭”的垃圾河和后王村的一个臭水塘。一个多月过去,该镇河道治理工作进展如何,这两条河现在又是什么模样呢?近日,记者来到黄坛镇进行了回访。 “你们又来啦,这个水塘已经整治好了,夏天我们不用再关窗户了。”黄坛镇后王村村民娄志方看到记者一眼就认了出来,并告诉记者,自从报纸对该臭水塘进行曝光后,镇里十分重视,马上对水塘进行了整治,清除垃圾,排淤去污,并通过上游开闸放水,使原本的“死”水塘“活”了起来。之前,河道口零星散落着的易拉罐、一次性塑料盒等生活垃圾,现在已难寻踪影,刺鼻的臭味也消散了。“现在天气热了,吃完饭,来水塘边纳凉,再也不用担心难闻的味道了。”家住水塘边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又来到穆坡村,还是沿着那条叫做“三亩潭”的溪流一路走着,只见三五成群的鸭子在水中戏游,时而把头潜入水中,时而又展翅“高歌”,清澈的溪水,伴随着潺潺的流水声,很难想象,就在一个多月前,这条河岸边的草丛里还堆积着不少生活垃圾,河面上时不时漂过塑料袋、白色泡沫。黄坛镇联村干部表示,自开展“五水共治”整治行动以来,该镇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以及村民,对河道内、草丛里的废弃物等生活垃圾进行打捞清理。许多党员干部认为今天的行动不是为了行动而行动,而是一次教育和宣传,让村民认识到治水行动,保护水环境是全社会的事。从思想上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河道水环境成为村民自己的事,保护村里每条河流更是每一位村民的职责与义务。(记者王劲)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