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桃源桥 > 缑乡风物 正文
     高级检索
 
戒石亭(选自《缑乡记忆》)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4-12-15 09:55

  清代我县官署所在地就在今县府大院,不过范围比现在的县府要广。南起中大街,北至县后巷。正南的前面有照墙,墙后为玉带河,跨桥走正中通道,就是县署大门,门顶为谯楼,上置钟鼓,昼夜报时。再进入第二道仪门,始为大堂。大堂为县令审理案件处理公务之场所,高大宏敞,威严肃穆。在大堂和仪门之间的甬道中建有一亭,县令及其下属画卯(上班签到)时,都要从此亭穿过。亭中立一碑,碑上镌刻有“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大字。翻译成白话为:你的工资是百姓的血汗,你(虽然)可以随心所欲虐待你的百姓,但天上神明是不可以欺瞒的。寓意为:作为地方的父母官,必须要公正廉明地为一方百姓做好事办实事,不能昧着良心,贪赃枉法,欺压百姓,这是天理所不容的,必然要得到报应。此十六字是为了警戒官员所制定,所以此碑叫戒石,亭就叫戒石亭。

  戒石在全国各地方官署均有设置,从府州到县,是官署内一必要设施。考始立时间约在唐末,当时碑刻铭文有二十四句。宋初,宋太宗赵光义摘取了其中的四句十六字,颁行天下各州县在署内勒石,以此作为官员的警戒。南宋绍兴年间,宋高宗下诏,十六字铭文统一以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为准,并在铭上覆以亭,立于大堂前。宁海城池屡迁,有记载的戒石亭始建于明洪武初年。

  封建社会中皇帝对设置戒石如此重视,其目的用现行的话说是要地方官员廉洁自律,做人民的公仆。尽管皇帝老儿煞费苦心,历代贪官污吏仍层出不穷。贪官天天在亭中穿过,十六个大字触目惊心,但依然照贪不误,冤假错案、草菅人命照样在亭前发生。当然也有一些官员受此铭文警示,克己自律,成了清官良吏。在宁海历代的县令中不乏其人。或为民请命,舍生取义;或兴农兴教,开拓发展;或疾恶如仇,革除积弊,如陈长官、洪皓、薛抗、王演畴、颜欲章、邓廷彩乃至清末的萧增庆等等。人民的爱憎是最分明的,清官离任,百姓夹道焚香相送,留恋不舍,之后建生祠祀奉;赃官卸职,百姓额手称庆,驱之如猪犬,几代人都诅咒不已。

  我县的戒石亭民国初被毁,戒石亦不知埋于何处,一旦出土重见天日,既可作文物展览,亦可当作一件当今廉政建设的历史教材,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不急不躁的冬天仍是晴冷
·省考试院专家为正学师生解读新高...
·新鲜实惠市民乐 农博会上抢货忙
·古稀奶奶巧手装点幸福生活
·健康知识进社区
·勿忘国耻发奋图强
·流着“口水”逛农博
·我县一首环保歌曲在全国获奖
·今年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工作全面启动
·海事部门强化辖区停航船监管
  图片推荐:
2014年浙江宁海首届农业博览会举行
勿忘国耻发奋图强
古稀奶奶巧手装点幸福生活
健康知识进社区
金海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有序推进
把梦想种在现实的土地上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