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新闻采访团走进内蒙古系列报道之三 |
他乡有情亦是家 |
——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创业的部分宁海籍企业家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10月27日 08:32:05 |
叶元奋:传统家具厂的最后坚守者 呼和浩特红叶家具厂总经理叶元奋是此次内蒙之行采访到的最年长的外出创业者,已近花甲之年,在采访中很自然地在北方普通话和宁海话之间转换。“我外出闯荡已经30多年了,去过哈尔滨、大连、河南、山西、广东……最后再在呼和浩特落脚。”叶元奋说。 家在胡陈乡的叶元奋17岁便背着行囊到哈尔滨学木工,出师后,便背着工具挨家挨户上门干活,迎着北方干冷的寒风,踩着及膝的积雪,一天又一天。“那个时候虽然很辛苦,但收入不错,一年能攒下两三千元,比老家强多了。”原本就抱着赚点钱就回家的叶元奋经过在外的几年闯荡,打开了眼界,在哈尔滨待了三四年后,又辗转到了河南办起了自己的家具厂。“当时的家具厂就像是家庭作坊,员工只有2、3个,自己做,自己卖,有时候也会根据客人需要定制一些家具。”小小的家具厂,在异乡一度做得风生水起。 1989年,叶元奋把眼光锁定呼和浩特,他说当时来内蒙的人很少,但是自己胆子大,再加上多年走南闯北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就在这里开办家具厂,员工从原先的两三名发展到了二十多名,为了跟上广东的家具款式,他还花重金从广东请了师傅。1994年对于叶元奋来说是一个黄金之年,一年赚到了三四十万元。“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人,没想着在异乡安家,一直抱着多赚点钱回家,也没想着在呼和浩特买房、买地,一直埋头干。”叶元奋说,身边的人有的慢慢把厂子规模扩大,有的当起了家具代理商,有的转行当了大老板,有的在呼和浩特买了厂房、房子、地……但是自己一直守着小小的家具厂。在采访中,他一直说,有多大的头就戴多大的帽子,如果我也学着别人这样扩大规模或者改行,风险太大。“可能是我太保守了,不少一起出来的人有的回了老家,有的当了大老板,但我还是老样子,每年赚得不多,但是过过日子足够。”现在叶元奋的家具厂只有在接到活后才开张,平时则根据客户的要求做一些特殊尺寸的家具,闲时就带带小孙子,喝点小酒,生活过得轻松又惬意。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