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高级检索
 
家规祖训之一市山下村
用情义守护一方山水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12月14日 09:23:39

  记者章莉通讯员董静波

  源起

  山下村位于一市镇东南面,地处镇政府和蛇蟠立交之间。山下村三面环山,由山下、前方头、船埠头、高增、乌岩头等5个自然村组成。村内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汽车直达村庄,交通便捷。该村是一市镇重点村,现全村289户,共827人,耕地面积1050亩,其中水田面积为300亩,山林面积1145亩,水产养殖面积465亩,人均收入7120元。全村党员17名。2007年建造村祠堂,投资150万余元,村祠堂面积较大,可同时容纳1000人。

  说到山下村的历史,用“一波三折”来形容倒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今年82岁的吴仁来老人是目前吴氏家族中最年长的老者,老人告诉记者,其实一开始吴氏族人并未居住在宁海,而是在新昌叠石。据山下吴氏宗谱序中记载:“吴氏自延陵季札而风流尔雅,代有升降,而族绵衍无替,乃南宋庆元二年间从新昌叠石徙居缑城梅枝则惟。”这是吴氏族人第一次迁居宁海。到了元朝,居住在梅枝的吴氏族人中,又分派出一支族系,迁徙到一市高清村,也就是现在的高增自然村。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周边只有山,而村前却又是海,住了九代依旧是丁代欠发。于是,明朝时期,族人再次选择搬家,翻山越岭,终于找到了一个符合众人心意的地方,居住了下来。而这个村落也因为位于山脚下,被族人一直称呼为山下村,延续到了现在。这就是山下村的由来。此后,历经各朝代,不断有石匠及采石相关行当的人员陆续迁入。明朝中叶山下村吴氏族人与新山村山前自然村林姓族人共同围垦山下石矿,为纪念两姓族人围矿成坷,在乾隆二年建造镇水庵、栋材庙作为纪念。

  传说

  翻开《吴氏族谱》,其中《劝世良言五字经》中有记载:“第一对国家,大局不能偏。”“卫国保家乡,有国才有家,儿女应奉献。”作为吴氏家族家规祖训,吴氏后人一直牢牢谨记,严格恪守这条祖训。

  吴仁来老人告诉记者,自古以来,山下村的村民大多以采石为生,采石板是宁波、台州一带的独特工艺。采石一般是以八到十人为一个作业单位,分工明确。前场由师傅把关,后场则由徒弟配合,运用一定的工具和采石手段将石板剥离岩石,完工后由运输工人肩扛通过跳板运至地表。其实,这项采石工艺在宋朝时就传到了东洋日本。在日本的文献铭文中还有关于“宋人石工”的专门记载。即在公元1184年(南宋时期),宁波4位石工将当时先进的采石工艺带到了日本,制作了大量石像群,还为著名的东大寺打造了石狮子,现在仍存在于东大寺。这之后,宋人和宋人的采石工艺也都留在了日本。

  山下村还有一个关于石头屋的传说。原来,山下村一个叫前方头的地方,村里90%以上房子是用石块砌成的,是远近闻名的石屋村。关于前方头,当地村民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整个村庄底下都是空的。虽然传说只有一句话,但是历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有着许多与传说相验证的生活经历。

  村里人常说的有这样几个故事:三十年前左右,有一位村民开着拖拉机路过这里,不小心掉进路边的深水坑。后来,他找来潜水员顺着钢索往下潜,结果潜了100多米,才在水底摸到拖拉机,将它吊上岸。像这样的深水坑遍布前方头,人们说这下面都是石窟。后来,又有村民在门前的一个“深水坑”里炸鱼,结果一声巨响之后,附近一户人家的大铁锅被从屋顶震落的石头砸烂了。因此,大家都认为这些石窟可能通到村民的房子底下。“这水坑里的鱼很大。”同行的一位村民还留着年轻时候的记忆:“读小学的时候,我还在深水坑附近抓到过一条十多斤重的鱼。”

  在前方头采石场附近有口只有一米左右深的小水井,井水清澈见底。最让人惊讶的是这口只有一米深的水井,井水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山下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当年村里遭遇大旱,方圆百里的百姓都到这里来挑水,小小的水井竟然供应了附近上千户人家的饮水,成为当地的一大奇事。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故事是,大旱时,人们拿来抽水机抽取前方头深水坑的水进行浇灌,干旱过去了,深水坑的水却还是没有见底。

  关于采石,山下村还有一个封山育林碑的故事。民国十六年,当时,山下村的采石工艺已经声名远扬,除了本村村民从事采石外,独有的粉红石头、抽不干的地下水和永不断水的百年古井,吸引了不少来自温岭、仙居等地的石匠前来开采山下等地的石材。可是石头这种资源同那口取不尽用不竭的井水不同,开发一座山就少一座山。村民们都明白,如果再这样无尽地挖下去,他们那引以为傲的石头家园将渐渐远离他们而去。因此,当三门人想挖山下村的上岩头山时,大家终于愤然而起。吴氏族人和各姓民众为了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封山育林,前往当时的宁海县政府协调处理纠纷。“这是我们的家园,为何要让他人来毁之。”经过多次的协调处理,县政府拍板,下令表示“附近山场永远禁止开采”,并立了封山育林的石碑在山脚下。现在,这块石碑早已经历风霜雨雪而模糊,但是后代人却一直牢记这段历史,世代守护家园。

 [1] [2] 下一页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用情义守护一方山水
·社会实践拓展学生视野
·看实验小学老师巧手打造美丽办公室
·皮肤科专家支招冬季皮肤保养
·太阳君周三见 冷空气也杀到
·医生提醒:果实好看却吃不得
·“美丽乡村·美丽老人”福寿爱心拍
·“路段长制”管理显成效
·盛宁线绿化景观火热施工中
·不管有多难、多累,只要村民“笑...
  图片推荐:
本地草莓上市
科学技术添茶香 悠悠茶韵扬四方
“路段长制”管理显成效
盛宁线绿化景观火热施工中
社会实践拓展学生视野
医生提醒:果实好看却吃不得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