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高级检索
 
为了不让传统灯会渐行渐远
岔路花堂村几位老人重操旧业制作船灯鼓亭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4月22日 08:44:56

  记者章莉通讯员葛超  周衍平实习生陈丹娜

  “俺本是汉钟离道法高,不愿为官在汉朝,一心修行来得道,仙班为首乐陶陶……”今年的正月十四,岔路镇花堂村的男女老少们都齐聚在村子里,敲起锣,打起鼓,抬起花灯唱大戏,欢天喜地地闹起元宵,而当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个逼真的船灯、马灯和鼓亭了。

  对于岔路镇花堂村的许多村民来说,这些传统的船灯、马灯、鼓亭已经是久远的历史。早在解放前,花灯游行是花堂村传统的民间游艺项目,当地百姓为庆祝五谷丰登,祈求太平安康,每年的正月里都会举办花灯游行活动。除此之外,村中谁家有喜事,村里也会将船灯、马灯等搬出来,欢欢喜喜地闹一番。此后,由于经费无保证、传承人员少等原因,这一民间表演艺术被渐渐冷落,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还有一些模糊的印象,作为目前唯一一位曾经参加过花灯游行的表演者,89岁的葛家权老人也没有印象了。

  当记者来到花堂村时,现在村里仅有的,会制作船灯、鼓亭的两位木匠师傅,71岁的葛土根和79岁的葛民望正在作坊里刨边花,老人家说他们正在做船灯模型最后的一个步骤。

  他们告诉记者,以前花堂的船灯、鼓亭全部都是用杨松木制作的,再加上手工木雕刻,尽管很重,但是却极其精美。而现在,为了节省功夫,村里制作船灯、鼓亭则采用竹片和三合板。“首先是将三合板锯成船的形状,用枪钉密密麻麻地把一块块模型板钉牢,前翘后平,船架子就出来了。”葛土根指着船体上的亭阁说:“亭子里要站表演的人,前后两个人,一个扮生,一个作旦。”只见船架中部上高约90厘米的亭阁四面开窗,船头前还被开出了个五角星。而亭阁顶部的四个角用钢丝和竹片制作成弯曲的飞檐,是用来挂上灯笼或流苏的。葛民望跟记者介绍道,船灯、鼓亭大约一人多高,重量都在六七十斤,尤其是鼓亭,需要四个成人来抬。

  “其实,做船灯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颜色的搭配。”葛民望告诉记者,现在船灯和鼓亭的框架已经完成,就等最后的上色和装饰了。由于现在的船灯和鼓亭都是用三合板制作,因此外表就需要画工师傅用画笔来描绘。“我们尽量画得同杨松木雕出来的一样。”葛民望说,画画也有讲究,譬如船灯顶有鱼,意在年年有余;船灯尾放元宝,意在招财进宝;在船灯头装上当年的生肖,意味着当年得利。最后,船架子以黑或青色的土布蒙成船的模样,以遮住表演者的腿脚。表演者用绸布条将船系在身上,以双手拎起船舷边,一边唱戏一边行走,就好像在水中划船一般。

  葛民望和葛土根都是从年轻时就接触木工手艺,现在算是村里木工做得好一些的师傅了。55年前,24岁的葛民望就经常跟着师傅走南闯北,去过新疆,到过兰州,甚至还在俄罗斯交界的地方干过活。而葛土根则从19岁就开始做木匠,“当兵后就停了一段时间,直到1970年以后去宁波装修寺观才重拾老本行。”别看葛土根已到七旬,但是做起木工来比起其他年轻人来毫不逊色。为了让花灯游行再次在花堂村兴起,让更多的年轻人记住,传承传统文化,葛民望和葛土根同村里其他几名老人商量后,决定重操“旧业”,凭着自己那点模糊的记忆,开始制作起了船灯、鼓亭。

  “因为我们也没做过,只是在小时候看到过,印象中有一点记忆。”葛民望告诉记者。他觉得现在这些传统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淡了,很多年轻人看到这个,估计都不大认识。“打龙灯,舞船灯,这些都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这些东西是希望现在年轻人能有这么一个记忆,能把这个东西传承下去。”葛民望说。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书香宁检 漂流悦读
·小小少年文艺范 浓墨飘香展风采
·衣旧情深 华庭有爱
·经调查,公园环境尚佳还需市民共...
·岔路花堂村几位老人重操旧业制作...
·警惕假尼僧“求福避灾”骗局
·用青春书写美丽宁海
·阿门诗作在《中国新诗》《北京文...
·我县快步推进网上收废体系建设
·梅林街道紧绷安全生产弦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