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高级检索
 
东门风华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4月25日 09:27:25

   柏屏黄氏阊门  家族的荣光

  东大街上一座传统大阊门,时常成为偶然途经者目光的停留点。现代建筑之中的这座名为黄氏阊门的建筑,不仅门柱不着地,梁上牌匾也有好几块。的确,这座大门故事还真不少。

  “老东门三个姓的人最多,东门袁、塘心王和柏屏黄。其他还有陈姓、金姓等。”柏屏黄人黄正崇在接受采访中告诉记者,而当时以东大街为界,以南王姓人多,以北黄姓人多,袁姓则在花楼庙附近一带,当时有巷子名叫袁家巷。三家姓氏的祖先早早来到东门,并在东门这块土地上繁衍子孙。其中王姓迁自南乡东岙塘的中心,为表示和其他王姓的区别,故称“塘心王”。而黄姓祖先则由南宋时自福建来到此地,至于柏屏一词,因有一名为黄世垚的黄氏祖先,在居所庭院栽下柏树十二株,并列如屏风一般壮观,后人就称黄氏人“柏屏黄”了。

  东门的三大姓家族在当地颇有声望,这声望不仅与人丁兴旺有关,也与家族品性密不可分。前面说的东门崇学之风,在三大姓家族中体现得格外显著,一代又一代人文教化的继承和发扬,使得三大姓家族书香门第的礼义品格深入东门地方口碑。

  在科举时代,一门三进士即视为殊,黄氏阊门上挂有的一副“父子四进士”的匾额,为南宋孝宗隆兴年间所建,因进士黄之裳和其中进士的三子黄洽、黄溉、黄滁而立。而说起古往今来的黄氏人,人才辈出最为形容不过,历代柏屏黄人都走出了不少金榜题名的求学者,并在社会上各个领域活跃着。其中老东门曾有的一条司马第巷就是柏屏黄人黄映庚的司马第宅而得名,黄映庚曾任镇江府粮捕通判(知府佐官,明清时称知府副职为司马),故宅称司马第。其文章诗词颇称颂一时,光绪《台州府志文苑传》集清代台州文士113人,宁海仅5人,其中之一即为黄映庚。这里还有一位光绪年间末代进士黄和銮,1901年,他和族人黄方珪创办了私立柏屏小学堂,为宁海最早的近代小学。毕业于柏屏学堂的有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台司法院大法官黄正铭,在台湾逝世后,蒋介石为其题写挽联。而如今的柏屏黄人说起族里的优秀后辈,仍滔滔不绝。

  乐善好施就是东门人的口碑之一。东门王与黄姓虽不同,但两家人都有乐善好施的佳话。东门老巷一善巷就是为了纪念清代塘心王人王肇基一生行善、助人为乐而命名的。而前面所说的黄氏阊门,也与柏屏黄人乐善好施有关。明朝万历年间,象山人邵景尧赴京赶考,却在途经宁海时得病,被东门柏屏黄人黄思轩救起,在照顾之余并帮助素昧平生的邵景尧进京。这位邵景尧高中后官至礼部右侍郎等职,为报答恩情,给黄氏赠予“诗礼传家”牌匾,和“五代勋臣弟,三朝理学门”的柱联。如今这牌匾和柱联都可在阊门上看到。为何阊门六根大柱子下有雕花厚石柜接地,柏屏黄人黄正模告诉记者,“在1995年东大门改建时,这座柏屏黄氏阊门在族人的争取下得以保存。这柱脚不落地的阊门比较少见,就和家庙一样,因家族显赫才享受到这份荣誉。”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跃龙街道多措并举打造美丽机关
·珍惜地球资源 爱护生态环境
·外出取经博采众长
·桥头胡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
·汶溪周分类垃圾桶入村到户
·跃龙街道积极落实生育登记服务
·桃源奏响工业经济提速“进行曲”
·梅林街道当好“店小二”
·我爱我家 同悦书香
·又到春季回南天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