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美杨溪文史情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5月09日 09:29:25 |
溪畔人家 西溪水库和黄坛水库坐落在杨溪黄坛段,这里保留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坑中水光潋滟,沿岸山林葱郁,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溪畔人家悠闲惬意的生活相伴随。 今年73岁的严荣吉是黄坛镇斑竹园村的村民,从出生到现在,老人的大半生都在杨溪边度过,是杨溪历史变迁的亲历者。记者在老人家中看到了许多先前杨溪的照片,老人精心装帧在玻璃框中,“那时候的杨溪叫大溪,水比现在大得多,现在造了水库,水少多了。”老人指着照片对记者说,当时没有桥,仅有用大石堆砌的石步道。一到夏天,溪坑里都是人,玩耍的孩童,洗衣洗菜的村妇,撑着竹筏来往的排工…… 以前陆运没这么发达,不如水运便捷,许多人家都会自制竹筏,往返上下游买卖柴火、竹笋、食盐、箩筐……“杨溪沿岸的村子都比较穷,村里人家要想赚点钱都要外出。水上功夫好的人家,从山上砍来毛竹,做成竹筏,自制交通工具。”严荣吉向记者说道,撑着竹筏从黄坛出发到水车,筏上满载着柴爿,一捆能卖到二三角钱,“柴爿到水车后,再被运到上海,以前上海需要很多柴爿,由此也带动了杨溪沿岸的经济发展。” 杨溪一角 送出柴爿,运来食盐。“黄坛这边没有自制的食盐,都需从外地买进。”严荣吉老人说,当时村里的食盐都是从长街运过来的,水运比陆运速度快又方便,因而不少村民都做起了运盐的小买卖。“往返杨溪的撑排人很多,旅途劳顿,夜间天黑无法前行,外地人便会在附近的苦竹岭歇脚。”老人说,有善良的村民到山上砍来毛竹,将毛竹的一头用刀劈碎,点上火,给过夜的人照明。 杨溪不仅维系着沿岸村民的生活,更是许多溪畔人家童年的玩伴。抓蟹,洗澡、玩水,严荣吉童年的欢乐时光是在杨溪度过的。说起小时候抓蟹的情景,老人脸上流露出了童真的笑容。 “抓石蟹动作要快、狠、准,石蟹小而灵活,跑得快,看到就要死死摁住,不然钻进石缝里,就难抓了。”老人向记者演示抓蟹的动作。村里还流传着抓蟹的歌谣:“呱呱翁,雪里蕻。大大娘娘要老公,老公长,会打枪;老公短,会抓蟹;蟹要爬,鸟要飞;一飞过溪坑,大娘两手空。”除了抓蟹,还有捕鱼。“那时捕鱼除了用鱼篓外,还有种方法,就是药鱼,抓起来更方便了。”老人告诉记者,捕鱼用的药是山上一种桐树的粉末,砍下后,磨成粉,洒在水中,鱼吃了会昏死过去,捕鱼人只需将鱼捞上。 记者还听村里的老人讲,旧时的黄坛有元宵“行会”。这种大型喜庆活动虽已停止近60年,但在村民的心目中仍留有一席之地。黄坛元宵“行会”(俗称十四夜),一连3夜,绕村20个,是一个有古筝、抬阁、秋千、灯饰、銮驾、佛像、大小龙旗等多达四五十件工艺品,再加上吹打乐队等浩大的队伍。农历正月十四在黄坛本村穿街走巷欢腾一夜,第二夜正月十五,“行会”队伍过杨溪,经魏家、俞家、沙栋、后沈,穿下洋朱、枧头、到双水村;十六日由双水起程过暗岩上元宝岭到崇教寺,越范家桥,一路上城里人倾城而出,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行会”的吹唱人员都使出看家本领,尽情发挥自己的水平,其热闹场面,老人们记忆犹新。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