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美杨溪文史情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5月09日 09:29:25 |
古今变迁 以前物资匮乏,没钱修坝,一到夏秋季节,台风迅猛,雨水充沛,杨溪中水量剧增。由于溪中旧坝低矮,阻挡洪水效能薄弱,因此一遇连天的降雨,沿岸常发洪水。浑浊的溪水从大坑涌入小坑中,冲毁田地庄稼;冲垮木房、家具。63岁的黄坛镇村民胡明夫告诉记者,小时候洪水很常见,一年要来好几次,严重时还会死人。洪水一直困扰着沿岸人民的生活,最严重的一次要属1988年7月30日特大洪水。昔日的沃土良田,顿成汪洋泽国,桥梁屋宇瞬间化为乌有。 《宁海县志》记载:“大水入城,不没者仅数尺”、“六月,大风雨,淹没田庐无数,死者蔽川”。关于杨溪以前常发洪水的境况,村内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道士俞法师在小松坑的钵盂龙潭边修道,每天由其妹妹送饭给他吃。一条在钵盂龙潭修行的小松龙,看俞法师妹妹有几分姿色,便化作一条蔓根刺横在其送饭的路旁。俞法师告诉其妹是小松龙在作怪,其妹恨怒即起,第二天便用刀砍断了枝条。小松龙断尾后,性情暴烈,自此,便与俞法师结了怨。行雨时雷声轰鸣,大雨倾盆。使溪边群众常受水灾,俞法师也拿他没办法。 黄坛水库 为了减少洪水对村民生命财产的危害,1958年始建黄坛水库。说起当时的情景,不少上了年纪的溪畔村民仍记忆犹新。“黄坛水库造了几十年,直到1994年才完全竣工。”胡明夫说,“当时县城来的施工人员都很卖力,大冬天打着赤膊,晚上就歇在黄坛。”胡明夫告诉记者,由于来的人多,水库附近的人家都住满了,很热闹,村里知道造水库是为了村庄好,对施工人员非常关心。夏天,村民会煮些解暑的绿豆汤送去。有了当地人的嘘寒问暖,工人干活更卖力了。黄坛水库建好后,西溪水库也于2005年建成,两个水库共同调节使用,最大供水达每日20万吨,已安全运作了10年。 沿岸洪水频发的态势得到了缓解,而杨溪流域治理的脚步却未停歇。据了解,杨溪治理工程黄坛段是县五大溪流治理的重点工程之一。整个工程由堤防工程和绿化工程两部分组成,共分三期实施:一期从黄坛水库管理处至甬台温高速公路桥下堰坝,二期指甬台温高速公路桥下堰坝至草湖,三期指黄坛水库脚至牛头寺。工程涉及后王、班竹园、大洋山、张家山、五兴、联溪、新华等7个行政村。工程建设使杨溪的防洪标准由原来的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同时解决了沿溪村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杨溪治理工程完成后,实现了黄坛镇与徐霞客大道的全线贯通,改善了交通环境,使水利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营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 在溪水流经的村庄,除了堤防建设外,河道景观也变得更加秀丽。堰坝拦蓄溪水后,溪道面貌焕然一新。过去杂草丛生、垃圾成堆、鱼虾绝迹的溪道,重现了溪深、水清、岸绿的景象。 杨溪的古今变迁伴随着沿岸村庄的发展,村民与杨溪相依相偎,溪流的人文景观为沿途的发展培育了一片沃土。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