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戏台新故事(下)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6月20日 09:29:13 |
古戏台保护的新时代 今年3月,央视10套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摄制组来到一市镇里岙村,记录该村保护性修缮古戏台工作。这已经不是央视首次来我县拍摄古戏台。早在2008年10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拍摄了《宁海古戏台》并播出。2014年2月,电视专题片《宁海古戏台》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 宁海古戏台知名度的逐渐扩大,离不开我县在古戏台入选“国保”后的努力,2008年,宁海县文物办与宁波大学合作的古戏台研究中心成立,出版了《宁海古戏台》、《宁海古戏台建筑群研究》等专著,一批专业论文相继发表,使得全县古戏台研究有了科学性、系统性、专业性的研究专著。 戏台建造中装饰梁枋 我县对古戏台的重视,吸引了全国研究古戏台方面的专家学者纷纷慕名来宁海实地考察和研究。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乡土建筑专家陈志华、李秋香一行考察宁海古戏台,并把宁海古戏台内容编入所著的《宗祠》和《中国乡土建筑初探》之中。中国古戏台保护与研究课题组组长吴开英研究员和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车文明教授一行,来我县考察调研宁海古戏台。2012年12月,《宁海古戏台》图片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展出。2013年《中国文化遗产》刊登《戏剧之乡的繁华见证·宁海古戏台》一文。 戏台木构件雕刻 过去10年来,我县由政府牵头并广泛发动各村和个人参与共同筹集资金,对全县现存的古戏台进行修缮。2007年,大蔡胡氏宗祠古戏台、下蒲魏氏宗祠古戏台、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梁坑潘氏宗祠古戏台得到维修,完成部分古戏台周边环境整治工作;2007年完成10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戏台的白蚁防治和电路改造工程;2008年梅林街道五松村朱氏宗祠古戏台、深甽镇岭下村徐氏宗祠古戏台分别集资20多万元,完成维修工程;2009年,深甽镇龙宫村等7座古戏台集资100多万元,进行经常性维护和局部维修;2011年,集资80多万元维修10座古戏台。2012至2014年,强蛟镇薛岙村薛氏宗祠古戏台、茶院乡南溪村陈氏宗祠古戏台、岔路镇新园村娄氏宗祠古戏台等20座古戏台得到维修。截至2015年底,累计投入3000万元。除了被列入“国保”单位的戏台得到维修外,自2014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8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补助地方政府对古戏台的修缮和保护。县文广新局负责对修缮项目进行前期审核和资金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切实提升古戏台保护效率。得益于戏台大都建于宗庙之中,修复工作也得到民间资金的大力支持。 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邀请了当地匠人对古戏台墙体进行校正维修、屋面瓦重盖、木结构校正,同时对地面、轩顶、轩弯椽和部分花窗等进行修复。根据每座戏台的具体年代、残损情况,聘请古建筑专家和有经验技术人员指导设计维修方案,施工时严密组织、严格监督,每一个环节均按照文物建筑维修技术规范,坚持按历史原样进行修缮。 我县散落在各地的古戏台未得到系统保护前,一些村落古戏台就由有志之士带头开展保护。在10座古戏台列入“国保”后,这些有志之士继续为保护古戏台默默付出。10年过去了,他们中已有了后继之人,有的则仍坚守这份重担。强蛟镇下蒲村81岁的魏文灶就是其中的代表,2015年获得宁波市最美文保员称号。 强蛟镇下蒲村魏氏宗祠多次大修期间,魏文灶一直参与其中。魏氏宗祠为合并前的后舟、下洋两个自然村共有,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又在光绪十六年(1890)建设戏台、厢楼等建筑。戏台因两村所有,有显著的“劈作做”风格。魏文灶和古戏台的缘分,在1994年魏氏宗祠修复时就建立了。魏文灶作为项目负责人,无论是资金筹措、现场管理,还是材料购置、施工工艺监督,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 古戏台日常维护中,白蚁虫蛀和雨季漏水现象较多,及时发现并加以修复,对古戏台保护十分重要。魏文灶多年如一日固守当地古戏台,每隔三五天便巡查一次安全情况,每隔一两个月请专人前往清扫并支付相关费用。魏文灶的儿子如今在浙江大学当博导,儿子要他去杭州居住,魏文灶说他离不开祠堂,活着就要把祠堂和古戏台保护好。 其他活跃在保护古戏台工作中的,还有梅林岙胡村的胡功芬,深甽清潭的张如丁,桃源应家山的陈际开等一批代表人物,他们都已近古稀之年,却用真诚的行动保护古戏台,守护古戏台。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