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村史文化的忠实记录者 |
——记岔路镇湖头村文化保护员葛民曹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7月01日 08:58:52 |
记者章莉通讯员葛超 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岔路镇湖头村,一位老党员就用他的笔头记录下了湖头村的点点滴滴,四十多年从未间断。 这位老党员名叫葛民曹,今年69岁,是村里的文化保护员。他小学毕业,却是村里的“活字典”“百晓生”,只要问他关于湖头村的任何事,就算不能立即脱口而出,他也会找出一本本子来,有条有理地讲给你听。 当记者来到葛民曹家中时,他正在记录整理全国的葛洪后裔,每个人除了记有姓名外,还详细记录了所在籍贯和住址。今年5月,首届葛洪文化节在湖头村举行,邀请了不少在全国各地的葛洪后裔。湖头村是葛洪后裔的最大聚居地,作为一名葛洪后人,葛民曹一早就开始整理记录葛洪后裔的资料,以便于寻找和联系。 在葛民曹的二楼“资料库”里,记者看到,墙上挂着的是各种报纸,还有一些发黄的票据、证明等资料,地上、床上的书刊也堆到了1米多高。他打开靠里的一个木橱,从里面拿出一个军绿色的书包,取出厚厚的两沓小笔记本。每一本笔记本上,都是葛民曹根据地名普查、专业退伍军人、旧村改造、婚丧嫁娶等内容进行详细的归类村史资料,每一项都记得清清楚楚。葛民曹告诉记者,村里的大事小事,他都记得很清楚,村民有事需要查询都习惯问他,在他家一查就一清二楚了。去年有次记者因为采访需要收集文字资料,村里人都说:“你直接去找民曹叔就行。” “湖头村是清雍正六年改名的,以前叫西阳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开始有意识地保存资料,以记日记的形式来保存村史。湖头村有1600多年历史,他从族谱入手,编写了很多葛氏祖训、湖头村训。2014年,湖头村文化礼堂建成,葛民曹正式成为了村里的文化保护员。礼堂里面的村史廊、民风廊、成就廊等内容全部都是葛民曹一手整理出来的,内容涵盖了湖头村的村训、湖头村的大事件、湖头村寿星榜等。 不仅如此,葛民曹还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概括为民间手工技艺、民间文学、舞蹈戏曲、生产商贸习俗、人生礼俗等几大类,一年多时间里搜集到8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编成《甬上风俗》一书。 现如今,上了年纪的葛民曹因为白内障的缘故,眼力大不如从前,可是他依然坚持每天用笔进行记录。书桌上的两捆40余支空笔壳就是坚持的见证。不仅是湖头村,葛民曹更是用一己之力,将岔路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网打尽”——全都登记造册,为保护乡土、家园文化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倾尽全力,作出了贡献。对葛民曹自己来讲,这或许是一种长年累月养成的习惯,但对湖头村甚至岔路镇来说,那一本本笔记本,记载的是历史,是文化。“现在也有人愿意跟着我一块干,我觉得很安慰。”葛民曹告诉记者,村里安排了一位妇女主任帮着一起收集整理资料,为葛民曹减轻了不少负担。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