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心灵的晴空 |
——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医学科副主任、教授王立伟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7月05日 08:34:29 |
记者胡琦通讯员王珍珍 图为王立伟主持学术研讨会。 妄想、抑郁、恐惧、焦虑是王立伟每天面对的关键词,作为精神科医生,他的职业与同行相比有些特别且充满风险,同时又透视着形形色色的病人和他们身后的社会万象。 王立伟主攻难治性抑郁症,从事精神科三十多年来,他“治愈”了不知多少名抑郁症患者,也为改善抑郁症患者治疗的预后默默耕耘着,“治愈”患者就是他的最大心愿。 锻造外柔内刚的医心 王立伟1982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学医并非他的本意。但真正让他产生对医学的兴趣,还是大学时一位老师作报告时讲的话,“医生治愈病人后的成就感,是任何职业所无法体会到的。”这句话使得对从医懵懂的王立伟树立起了做好一名医生的志向。 毕业后,王立伟进入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钟情于神经内科的他,因精神科新成立缺少医生,而被调入精神科。这并未影响王立伟的志向,他开始探索精神科的世界。在精神疾病治疗中,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治疗的前提,王立伟感受到:一言一语一行都要体现对病人的尊重和关心。医生的人文素质也必不可少,他认识到,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精神科医生,需多方面发展自己,并使内心变得足够强大。 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王立伟越发觉得精神科与其他学科息息相关,对规范有效地诊断精神疾病至关重要。有一次,接收一位有精神紊乱症状的病人时,家属都以为是病人精神上的问题,但王立伟却通过细致检查发现,病人的癫狂症状是由其脚部的破伤风感染引起的,并非是精神疾病。另一方面,不少精神障碍的患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常有躯体不适症状而辗转于临床各科但疗效甚微,如有一患有3年“心律失常”的病人,直到遇到王立伟才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