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城老西门拾遗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7月11日 09:27:24 |
老西门的历史坐标 “老西门地块有着老城区较为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83岁的市民童章回在采访中感慨。1946年,14岁的童章回从前童竹林迁到西大街,自此在城西安家。 “记得头一次来县城,我跟着小外公大清早到南门卖柴,但走散了。我在城里走了一天,各个城门都走到了,就是走不回南门。后来到了西门,望到了马鞍岭,这才走出县城回了家。”童章回说起西门的最初印象。而这几个城门,他后来才知道,分别是小南门的登瀛门,和西门的登台门。这些城门拆除时,他还记得,是解放后运输粮食的卡车进不了当时的小北门,也称为望阙门,就将这座城门拆除了。后来,其他几个城门也陆续消失,但城墙一度还在。直到童章回1957年退伍回来,还见过一些断壁残垣。 老西门一带的古迹不少,童章回提到了将军墓。将军墓墓主是南朝梁武帝时的殿前将军田什,公元548年到宁海定居,死后的墓址就一直保留下来。童章回记得当时田将军墓规格较大,文革中被毁,现在西大街还有一条将军路。另一处保留至今的历史地名,当属泊所塘。明正统九年在该处设河泊所大使厅,附近有一个水塘,就叫泊所塘了。历经百年,水塘还在,西侧还有个老阊门,是清代书画家王吉人的宅院。泊所塘往北有大夫第,是明嘉靖年间副都御史石简的宅院,曾有牌坊等遗迹,现在那一段巷名就叫大夫第巷。“我们都知道柔石一名取自家前桥上的刻字,而这座桥附近还有座正学祠,是在1575年,明万历年间从跃龙山迁移到此,在光绪《宁海县志》有记载。”童章回记得祠中有两进院落,方孝孺的塑像位于后院大堂。祠中还有一户方氏后裔居住,但平时祭拜的人并不多。在解放前后,这里进驻了民兵队办公室,再后来就拆除成为工厂的一部分。在老西门附近,还有名噪一时的文昌书院,原址在现柔石中学。这座书院于1819年,由清嘉庆年间士绅杨鹏栖创设。后在1904年(清光绪30年),由王钜韶领衔、杨子权创建为“宁海县官立高等小学堂”,时为我县第一所官立高等小学。童伯吹,柔石、潘天寿均为该校毕业生。童章回还提到,文昌书院附近还有一座白鹤庙。每年中秋节举行庙会,民众们抬着白鹤爷到城隍庙,请来城隍爷连看三天大戏,之后送回。到二月初九以同样的方式,再在城隍庙举行。 在西大街改造时,童章回搬离了生活半个多世纪的老宅子,迁居到老西门的新屋。他那70年老西门记忆,显得短暂却又厚重。纵然时代发展变化,他希望文化遗存能够为下一代所知晓。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