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壳里做道场 砺壳身上有洞天 |
樟树小学外来娃玩转“砺壳文化”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8月10日 09:31:28 |
记者陈静珠 通讯员王小飞潘渊迪 大海淘“砺”、清洗晾晒、绘画造型,一颗颗不起眼的砺壳,在西店樟树小学的600余名孩子手里却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孩子们的巧手慧心不仅展示了该校砺壳文化的非凡魅力,更让享有“牡砺之乡”的西店更具文化气息。 “‘砺壳美工’主题活动是我校挖掘的本土化美术实践活动。”日前,该校教师潘渊迪指着学校内展示的百余件砺壳美工成品向记者介绍说。早在2013年,学校就探索开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兴趣班,学校所在的樟树村有牡砺养殖场,海滩上废弃的牡砺壳随处可见。“这不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吗?何不把这些现成素材变废为宝。”经过一年多的磨合,自2014年9月开始,全校进行了“砺壳美工”主题活动的研究与实践,每个星期、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有一堂与众不同的校本课,就是“砺壳美工”课。 无论是牡蛎壳的捡拾,还是清洗晾晒,各个环节都由学生亲身体验,自己去摸索,自己去实践,绘画造型则由专业老师负责技术指导,但留给孩子们最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三(1)班的吴蕊是个来自四川雅安的小姑娘,一开始不怎么适应宁海的生活,这让原本内向的小蕊十分苦恼。幸运的是,她从一年级进校时就赶上了“砺壳美工”课,陌生又新奇的牡蛎让她在第二故乡找到了兴趣点。小姑娘学得特别认真,钻研劲儿十足,一块普普通通的牡蛎壳经过小手一“装扮”就焕然一新,各种造型都有,童趣盎然。 跟小蕊一样,樟树小学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子弟,多数学生来自我国中西部省份的边远地区,有陕西、贵州、四川、河南等。他们的父母来西店打工,收入有限,无力为孩子购买高档的美术工具、美术材料。而学校以这个活动为平台,架起了一座连接广大家长的“心桥”。如此实惠又好玩的活动一经推出,便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他们踊跃参与,为孩子寻捡、清洗、加工牡砺壳,与孩子一起商量怎么画砺壳,讨论做什么造型好,课堂俨然成了欢乐的海洋。 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砺壳美工”主题活动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它既能让学生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外来务工子弟对西店的浓浓情怀,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第二故乡。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