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
胡冬益的香榧情缘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10月12日 08:58:16 |
风雨见彩虹 对香榧产业,胡冬益满腔热情,但在种植香榧的道路上,他可没少受挫,尤其是在嫁接方法上。传统的香榧嫁接方法是劈接,即用嫁接刀在砧木的中间把砧木垂直劈开,将插穗插入劈接口,但是插穗的外皮层必须和砧木的皮层对严才能成活,而且开花时间需要好几年。“劈接的方法不够理想,能不能改用其他方式呢?”胡冬益突发奇想,并很快付诸行动,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告诉记者,由于国内外研究香榧育苗、栽培技术的资料较少,他只能在专家的指导下边摸索边试验,边学边做。起初由于嫁接技术不成熟,许多榧苗没有成活下来。虽然焦急,但胡冬益却不气馁,“每一株成活的苗都是希望”,他翻阅书籍,到诸暨、富阳等地取经,并请教农林专家,不断用诸暨香榧与当地木榧做嫁接实验,终于研究出了贴枝接的新嫁接方式。 “这种嫁接方式是将接穗长削面与砧木长削面贴接,再将接穗短削面插入砧木短削口,而接穗仅保留了约1厘米左右的顶芽,缩短了砧木和顶芽之间的距离。”胡冬益告诉记者,如此可以增强顶芽的萌芽能力,嫁接成活率高达98%。在他精心的管理呵护下,2008年,嫁接成功的香榧苗长势很快,而且陆续开花挂果,这些嫁接苗让他喜出望外。经过几年的积累,如今他已熟练掌握了这项技术,并于去年获得了发明专利。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用胡冬益的话说,多年种香榧的经历,就像是摸石头过河。20多斤、40多斤、300多斤、6000多斤,从2002年收获以来,胡冬益的香榧果呈几何倍“疯长”。对于香榧产业来说,投产期提前,产量提升,大大提高了香榧产业的经济效益,目前,越来越多的香榧苗得以“安家”,曾经的荒山成了如今的“花果山”。 携手谋发展 多年的摸索,胡冬益总结了“土要翻新、料要浅施”、“土坑深挖,树根浅埋”、“适量施肥、修枝得当”等一系列香榧管理方法,显然已是当地有名的香榧种植“土专家”,不少榧农遇到不懂的问题都来请教他。 “不要小看修枝,修得好产量增长可是很惊人的。”胡冬益告诉记者,之前有一个村民的香榧树枝繁叶茂、长势非常好,但果实产量却只有几十斤,他怎么也没想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后来实地看了他的树,发现是枝叶没有修理的缘故。“枝叶需要适当的修一修,不然任由它生长会使得部分枝条得不到充分的阳光,反而影响生长。”就是这么一个简单“修剪”动作,曾经只产几十斤的香榧树,一年后产量已经到了170多斤,第二年230斤,第三年300多斤。无独有偶,同样是修枝,另一农户产量也从三五斤到了八九十斤,让农户直呼“神奇”。 “没有什么神奇,只是熟能生巧而已。”胡冬益说,现在他一看照片一般就能看出问题的所在。就在前几日,一农户发来一张图片,问榧树是不是得了“根腐病”,胡冬益看了照片马上就否定了。“根腐病一般是排水不畅导致的根部腐烂发霉,它伴随有白色的一粒粒东西,而且根丝能够清楚看到,但图片上只是叶子发黄,并没有这些特有现象,所以应该只是被虫吃掉了。” 为打出香榧品牌,实现产业发展,其合作社旗下的香榧基地已带动当地1000余户农户发展香榧,并与当地农户签订了长期收购香榧鲜果的合同,为山区农户的收入与创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