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中学高三(10)班何雨桐
人脑偏爱条理清晰的内容和确定性的日程,于是计划便成了人类处理繁琐事物的重要工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消解了人们对于下一时刻的预先焦虑,也使得人们在此刻得以更加投入,掌控了然于胸。
然而在变化加速的当今,不确定性迭增,“计划赶不上变化”逐渐成为生活的常态。彼时若仍执着于事事计划、秒秒计算,反而孳生另一种焦虑:掌控感在计划作废时的土崩瓦解。
这并不意味着计划从此失效,而是对计划者的心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计划,但不要计较。
仔细考量,计划失败并非焦虑之源,由此衍生出的挫败感和失序状态才是行动下降的原因所在。因此,“不计较”的底层逻辑是完全接受计划的结果,包括接纳计划者本身,保持健康积极的态度,根据变化,对自己的计划深度复盘,并及时作出调整,拥抱每一个不确定的“下一秒”。
由此可见,使计划更好发挥其价值以服务于生活的核心观念是,随变。“随”后的标准或许是时间、或许是场合,甚至可以是精神状态。须知:计划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起生活的秩序,切莫沦为计划的被动追随者,如同小狗追逐自己的尾巴,掉入怪圈。
也许生命的意义本不在于精确的可知,而正是那未知带来了无尽的色彩。倘若没有那计划外的动乱,两臂完好的维纳斯也许正在哪座博物馆的角落蒙尘;倘若没有千年前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我们又何以在失意之时念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来获取慰藉。
——“不计较”的弦外之音便在于此。
我们计划,因为计划让我们急流之中至少有一柄木桨;
而我们不计较,因为深知意外会在每一刻发生,而我们能力有限,不完美不过是寻常。
想来,当苏东坡穿行于雨打叶声之间,躬耕于田畦之上,当也感慨人事无常,而后付之一笑。毕竟人世匆匆,何妨吟啸且徐行。
(指导老师:徐学愚)
◎总编点评
这是一篇难得的随笔式杂文。其所展现出来的无论是思想的深度,还是表达的成熟度,都明显超出同侪。
“计划赶不上变化”,话题并不新鲜,文章妙就妙在反弹琵琶。相较于成年人说这句话时,传递出的更多是一种生活压力下的自嘲和无奈,“要计划,但不计较”,显然是更为积极的人生姿态。不计较,并不是不在乎,而是“不要沦为计划的被动追随者”。末了,作者又引用断臂维纳斯和苏东坡为例,以证明“生命的意义本不在于精确的已知”,“正是未知带来了无尽的色彩”。整篇文章,抽丝剥茧,旁征博引,一气呵成,令人击节。
如果非要说一点不足,就是要真正做到“不计较”“随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应该是:人生需要不断地丰厚自己、砥砺自己,唯如此,才有可能处变不惊,才有底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才有可能在变中收获意外的惊喜。反之,“计划赶不上变化”时,多半只能是手忙脚乱、手足无措,“未知”所带来的自然也不尽是明艳的色彩。必须承认,即使不断臂,维纳斯也应该是一件好作品,苏东坡即使不碰上那场大雨,也会写出别的传世佳作,而你我就不能。
瑕不掩瑜。很高兴,从这篇佳作中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的逼人光芒,这是青春的力量。
(点评人:宁海传媒集团副总编 王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