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高级检索
 
海葬,离宁海有多远?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4-04-25 09:59

 

  故事背景:

  选择海葬,换种方式告别

  王和凤是宁海海葬第一人。在宁波,像她一样选择大海作为骨灰归宿的人仍是少数。近年来,宁波大力推行殡葬改革,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众多的生态、节地葬式,已被越来越多的逝者亲属接受。而海葬作为一种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既不会造成污染,还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更值得提倡。自去年宁波推广海葬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东经122°、北纬30°,普陀山脚下的莲花洋是宁波海葬的区域。到目前为止,宁波已有47盒骨灰集中撒海。

  从媒体的报道中,记者了解到,他们之所以选择海葬,主要是因为对海葬节约土地资源、经济环保表示认同和肯定。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土葬,骨灰需占据2平方米左右土地,花费在1万元以上;海葬,骨灰不占用土地,花费在3500元左右。如果是宁波户口,还有政府补贴。“海葬是各种殡葬中最节省、也是最低碳环保的方式之一。”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称,宁波每年火化遗体约3.5万多具,按目前规定的1亩土地建造300座墓穴来计算,要占用100多亩土地,长此以往,山林不堪重负。而海葬费用相对较低,对环境没有污染,也不占用土地资源。

  事实上,在国外和国内一些大城市,海葬已然成为一种流行的殡葬方式。海葬作为一种新型文明葬式,是一种从“节地”到“无地”的殡葬习俗的重大变革,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又能让生命回归自然,还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土地资源。从1990年开始,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福州、厦门等多个城市先后开展骨灰撒海活动,提倡环保丧葬。去年3月,民政部提出,要鼓励生态安葬,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骨灰撒海、树葬等生态安葬活动,对不保留骨灰的海葬、撒散等生态化安葬,免费且实施奖励。

  经过连续3次的集中海葬活动,宁波市民对海葬的接受度明显提高。仍健在的老年人也去意向登记,人数突破百余人。

  他山之石:

  海边城市塑造海葬记忆

  为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和推动殡葬改革,青岛从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在全国开展骨灰撒海活动,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和农历十月初一前后。实行海葬23年来,青岛已经举办骨灰撒海活动67次,抛撒骨灰7900具。若按农村传统土葬方式计算,节省土地近200亩。

  从青岛历年海葬的数字可以看出,当地的社会认可度、群众参与率都在逐年提高。为鼓励海葬,青岛从2010年10月1日起,对本市常住户籍死亡居民骨灰撒海的丧属,免收费用,所需费用由市财政统一承担。首次免费海葬实行时,该市共有427具骨灰撒入大海。近年来,青岛海葬数量接近每年火葬总数的4%,这个比例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

  这得益于青岛海葬服务体系的日臻完善。由市殡仪馆成立殡葬服务中心,牵头协调和办理与骨灰撒海有关的海洋渔业、检疫化验、环保、港务、船只等相关手续,设立服务专线,受理丧属申请、签订协议,组织海上撒海仪式,提供骨灰袋、鲜花、手套、纸盒等基本撒海用品,提供骨灰运输和丧属交通服务,还统一为丧属购买海上人身保险。

  如果你觉得青岛有点远,我们来说说邻居的事。杭州每年举办江葬活动,并且将“免单”范围扩大至流动人口;嘉兴从2011年起对嘉兴市区户籍居民死亡后,其骨灰撒入国家指定海域(江河)的,对每具骨灰给予一次性2000元的补助;绍兴本地户口居民实施海葬的,直系亲属可领取5000元补贴;上海从2012年1月起,对每位骨灰撒海的家属补贴2000元。  

  算算大账:

  再多土地也有用完的一天

  虽然各地海葬惠民政策优厚,但选择海葬的丧属仍是“小众”。这种绿色丧葬方式遭遇冷落,关键还在于“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土葬是千百年来中国最主要的殡葬方式。但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相比海葬,现有的殡葬方式都是建立在占地的基础上,而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

  宁海自2003年开始大力推行生态葬法,将葬法改革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全县共建乡村公益性墓地600多处,骨灰堂21处,骨灰去向跟踪率达到100%,新死亡人员乡村墓地入葬率达98%以上,基本实现葬法生态化。

  即便如此,墓地占地耗费仍相当惊人。按骨灰需占地2平方米计算,再加上绿化留空面积,1亩地只能安置上百位逝者。记者从县殡仪馆了解到,宁海每年死亡人数平均为4200人左右,其中九成以上是本地户籍。骨灰流向的墓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营性公墓,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但收费有高低之分,一般在1-3万元左右;一种是公益性墓地,由乡村建立为本村村民服务,一般在1000-3000元左右,也有完全免费的。要是宁海每年能有1%的骨灰撒海,10年就可节约5亩地。

  针对“入土为安”的说法,参与过海葬的人员说,其实逝者的骨灰撒到海里并不会随水漂流,而是会迅速下沉,没入海底的沙石中。这样一来,海葬在不占用后人有限土地资源的同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回归自然。

  殡葬专家指出,骨灰撒入大海同样是“入土为安”,并不违背中国传统的丧葬理念。至于有些人担心环境问题,事实上,海葬是非常生态的。人体火化的温度是800-1200℃,如此高温下有害病菌根本无法存活,哪怕是传染性极强的肝炎病毒、结核病菌等。人体焚烧的骨灰属无机物碳酸钙,选择撒海,骨灰冲入海洋,沉入后立即降解,对大海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因此,海葬不光是节地,还是环保、生态的一种绿色葬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市民对海葬后没有祭奠亲人的固定地点而感到忧虑。家属选择将逝者骨灰撒海之后,如果平日或者清明想要祭拜又该去哪里?其实,凡有水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家人祭扫和凭吊的场所。另外也可以借鉴其他地方,比如温州推出的网上灵堂、公祭等方式,来满足逝者家属的祭拜需求。  

  部门说法:

  推行海葬的路还很漫长

  “让先人魂归大海,既自然亲切,又文明高尚。”县民政局副局长叶良才说,保障殡葬事业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节约有限的陆地资源,拓展新的领域。海葬作为沿海发达城市逐步推广的骨灰处理方式,以其不占土地资源、绿色环保等优点,得到很多人认可与支持。王和凤老人开创了我县海葬的先例,对我县殡葬改革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我们是提倡海葬,但目前宁海的条件还不成熟。”县民政局殡管所所长吴能军说,不保留墓地是殡葬改革的终极目标。从保留遗体到不保留遗体,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是人们殡葬观念的两次重大转变,而第二种是今后发展的大方向。但是在推行海葬时,不能操之过急。从传统土葬到现在火葬逐渐被接受,经历了几十年时间。海葬被大众所理解也需要时间,需要政府倡导和政策扶持。

  记者注意到,在2003年施行的《宁波市殡葬管理条例》中就提到海葬。2013年,宁波开展第一次集中海葬活动,将8名逝者的骨灰撒海。按照宁波的操作模式,海葬需要集体葬礼才能降低成本。另外,青岛、温州、上海等地的海葬已全部实现了由政府“买单”,这是鼓励老百姓选择生态殡葬的有效办法。目前,我县惠民殡葬政策仅对具有宁海户籍人员免除殡仪基本服务费、墓葬基本服务费。考虑到我县已经出现首例海葬者,民政部门将参照宁波惠民殡葬政策,及时将海葬服务纳入县惠民殡葬政策保障项目内。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行生态葬法,有效遏制“青山白化”现象,基本实现“三沿五区”无坟化。海葬既不会造成污染,还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更值得提倡。但“短时间内,海葬或许还无法成为主流葬法。”吴能军认为,海葬参与率较低的原因还在于宣传力度不够,有的老百姓可能对海葬的具体申请和操作程序不清楚,觉得海葬操作起来步骤复杂。

  海葬在宁海已实现“零”的突破,但要使海葬成为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的骨灰安葬方式,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记者水玲玲通讯员徐红燕陈军杰)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急救知识进社区
·在职党员进社区为民服务
·杜鹃山山美水美 骆师傅环保队更美
·一上车就有人让座 宁海人的素质真好
·“益”起唱响“心”希望
·我县三个新作冲上省第九届音舞节
·欠巨债跑路 想赌博翻身 又把200多...
·挥一挥衣袖 梅雨走了
·蚊子,你“扛”得住吗?
·党员“赤脚”践行群众路线
  图片推荐:
女大学生梦圆家庭农场
联欢晚会进工地温暖外来务工人员
胡陈一养殖塘惊现“仙女虾”
无害处理变废为宝
党员“赤脚”践行群众路线
在职党员进社区为民服务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