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村,“名”了一个镇 |
记者 赵燕 通讯员 严洁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4-05-14 12:00 |
开发旅游打响品牌 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理发师》拍摄地、各大院校定点写生基地……让无数的游客慕名而来。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前童人对古村规划与保护付出的艰辛。 七年前,众多古建濒临坍塌,房屋新建、翻建的兴起,让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步履维艰。 “古村古镇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一直都是规划先行。”镇党委书记尤赛飞说,“老宅、祠堂尽量是在不破坏的前提下加入新的功能。” 2007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宁海县前童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委会,专门研究解决古镇保护与开发中的重大问题。 近几年,前童镇相继投入2亿余元,以“明清古居、八卦水系、山水田园、生态古镇”为主题,完成了《前童旅游开发规划》、《前童古镇旅游区概念性规划及重点地块控制性规划》等,严禁古镇核心区拆翻建行为,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建进行修缮。 经过资源整理组合、文化内涵挖掘充实、景点开发包装、游览设施改造完善等工作,前童古镇以全新的面貌向游客展示了自己的“前世和今生”。淳朴的民情风貌、特有的元宵行会、风味独特的“前童三宝”等多次经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等各级媒体关注报道,前童在外的名气越来越大了。 2013年,前童古镇接待游客53万人次,门票收入428万元。 对此,景区部门经理郑莲亚最有感触。一年365天8760个小时,郑莲亚与古镇相处的时间占了将近三分之二,在她的眼中,古镇就是她的第二个“孩子”。15年的时间里,她见证了古镇的蜕变,“前童古镇”旅游品牌的打响让郑莲亚心里充盈着成就感和自豪感。 传统工艺富民强音 好环境带动好经济,古镇人气旺了,农家乐火了,农副产品、手工艺品走俏了。 家住古镇老街的杨志大和他的老伴童菊清,做豆腐已有几十年光景。如今71岁的他还在从事这门手艺。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磨豆子、煮豆浆、点卤水、做豆腐、炸空心腐……开始了他一天的生活。“现在的日子轻松多了,以前我和老伴凌晨两三点就要起床做豆腐,然后挑着豆腐担子出门走街串巷地叫卖。”杨志大说,在前童古镇成为旅游景区以后,他便在老街上置了摊子,只要坐等游客前来购买就行。杨志大每天做的“前童三宝”都能在一天内就卖完,每天的收入能达到一两百元,而到了节假日每天则能达到四五百元的收入。 “前童三宝”是老豆腐、香干、空心腐的统称。前童老豆腐一直秉承传统的手工工艺,其肉质嫩白坚韧,脆而不碎,清口香润,具有鲜、嫩、白、爽、香、滑的鲜明特色。由它派生出的空心腐金黄灿灿,香干香味浓郁,是游客来到古镇必尝的小吃。于是,椒盐空心腐、小炒三丝、大鱼头豆腐汤、卤煮香干等豆腐菜肴也成为“前童农庄”菜馆的特色菜。塔山村的童先伟和妻子朱萍经营“前童农庄”已有6年,当初夫妻两人放弃原先的工作转而办起农家乐,就是看中了古镇旅游的前景。朱萍说,每到周末他们都能接到10余桌的游客,而到了小长假和元宵节,则能达到30余桌,而且很多游客还得提前预订。尽管近两年前童的农家乐逐渐增多,但“前童农庄”还是以实惠的价格和美味的农家菜拥有了众多“回头客”。 而“前童三宝”在制作工艺的改良和游客的带动下,已逐渐在宁波、杭州等地打开市场,甚至远销海外。由前童镇的天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古镇”牌香干更被评为“浙江老字号”,2013年该厂年产值达470余万元。 前童有着“五匠之乡”的美誉,其中木雕工艺最具盛名,且一代一代传承至今。尤其是前童木雕龙舟,登上了人民大会堂浙江厅,成为前童人的骄傲。 古镇旅游的兴起让这一传统手工艺“复苏”,木雕龙舟作为旅游工艺品推出,各地客户慕名而来,带动了前童木雕行业的发展。前童的木雕匠在发扬传统工艺的同时,也依靠着古镇旅游走上了致富路。 这两个月,木雕师傅童献松的工艺品厂正忙着生产,客商向他订了20多条龙舟。“我在古镇里开了一家工艺品店,向游客卖些小工艺品,后来又办了厂,主要就是生产龙舟。”童献松说,每年他能生产出300-400条的龙舟,销售额可达100余万元。由于业务扩展,有着木雕手艺的姐姐童慧燕和弟弟童伟松也一起加入到童献松的队伍中,帮着他打理生意。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