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衍方的艺术人生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4-05-16 09:24 |
童衍方老师正在挥毫泼墨。(记者李江林摄) “童衍方艺术馆要在前童开馆了,童衍方老师这几天就在宁海布展。”这是一个大好消息,童衍方是宁海人,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副社长兼鉴定与收藏研究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 刚接到采访任务时,记者颇为忐忑,面对这样一位殿堂级的大师,他的艺术生命远超于记者的年龄,采访该如何进行呢? 骨子里流着“宁海”的血液 “能在祖宗留下的房子里做一点事情,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尽绵薄之力,这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昨日,在童衍方艺术馆二楼的创作室里,童衍方老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一坐下,平易近人的童老师便和记者拉起了家常,还一再致歉让我们久等了,大师风范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虽然不在宁海长大,但家乡仍是他永远的牵挂。“走过这么多地方,吃过这么多美食,最爱家乡的麦饼,就连我在法国的女儿最惦念的还是前童香干,每次回来看我都要捎点回去。”童老师笑着跟我们分享这些趣事,他还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20多岁开始从事艺术创作,偏好有力度和硬朗的风格,这就是我们宁海人骨子里的精神,更是血液中与生俱来的,就像我喜欢吃麦饼一样,无论身在何处,这种家乡情结始终萦绕心头。”在谈话间,童老师回顾了自己的艺术人生,深感宁海朴素、传统的内涵跟他的内心最为契合,也让他走上了这条艺术道路。 文化就是代代传承 还是十多岁的时候,童衍方就对篆刻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据他介绍,上世纪60年代,他认识了若瓢法师,并由其引见拜著名书画家来楚生、唐云先生为师。出于对篆刻的热爱,童衍方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篆刻的学习上,不懈的努力加上名师指点,篆刻技艺突飞猛进。 现如今,自己已经是当代的领军人物,对于文化的传承发展,童老师却有着自己的观点,“我拜师学艺,没有花过钱,恩师都是无偿地给予我艺术和精神上的指导,这是我的财富。现在,我取得了一点成绩,对晚辈后学进行适当的指导是责无旁贷的分内之事。” 童衍方常说,“书艺之妙,皆在于思。执笔于手,巧悟于心。”其对于书法和篆刻的理解,影响了很多人。这次艺术馆开馆,童老师忙前忙后了一段时间,这几天全国各地的弟子纷纷赶来,为恩师的开馆出谋献策,更有很多本地的年轻后辈拿着书法作品上门请教,童老师也是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逐一点评。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童老师充满了信心。他认为,很多年轻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喜爱是从骨子里就有的,现在的年轻人很聪明,所受的教育程度也高,眼界更宽,如果他们能更多地去关注传统,一定会有好的人才涌现。 寄语家乡文化事业蒸蒸日上 童老师还回想起以前回宁海走亲访友的情形,要老半天的时间,不禁感慨道:“现在可不一样了,宁海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上海出发到宁海,坐高铁两个多小时就到了,这为宣传宁海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童老师也坦言,中国人是幸福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再加上宁海县委、县政府对于文化的扶持力度很大,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对童衍方而言,收藏书画、金石,推广篆刻艺术,是一种滋养,一份情怀。虽然已年近七旬,但他表示艺术创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两年为了推广篆刻和书画艺术更是不遗余力。随着童衍方艺术馆在家乡的落成,一个互动式和沙龙式的小型艺术基地将形成,不仅能展现书法篆刻作品,更辟出专门的空间让青少年学习书法篆刻,推动家乡文化事业的前行。 “宁海历来崇尚读书学习之风,文化氛围很好,艺术水平颇高,但在提升上有所欠缺。”对于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童老师也给予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多元化的社会,艺术形态也会更加多元,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牵头,引进一些优秀的讲座,多进行良性的互动,切切实实为推动宁海的文化事业多做务实的探索和实践,对现有的艺术进行锤炼,再提高整合,加强正能量的宣传,艺术才会更加发扬光大。 (记者陈静珠)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宁海新闻网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