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群“警察爸爸” |
——讲述一对姐弟和一个派出所的故事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4-05-23 14:05 |
记者水玲玲 通讯员周国亮 日前,茶院派出所民警到茶院乡柘浦王村为17岁的小姣捐助新家具,乡干部和邻居闻讯赶来,主动帮忙。 “我的爸爸是警察!”这话听起来很威风吧?但,对茶院乡柘浦王村15岁的小建来说,这却是藏在心里的一个甜蜜的秘密。事实上,小建出生后不久,他的亲生父亲就过世了。在那个简陋的家里,他与母亲、姐姐相依为命。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的小建由于缺乏家人的监督,不喜欢读书,整天就知道玩。但在“警察爸爸”的监督下,小建和其他同学一样回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因为他心里也有了目标——长大以后也要当个警察。 小建口中的“警察爸爸”,是茶院派出所教导员陈建君。在获悉陈建君资助这对姐弟的事后,派出所其他民警也纷纷加入爱心队伍,共同承担照顾姐弟俩的学习、生活之责。于是,这对失去爸爸15年的姐弟俩,有了一群特殊的“警察爸爸”—— 一本户口簿,“漂白”10余年“黑户” 故事是由户口问题引发的。2014年1月,在一次下村走访中,茶院派出所联系柘浦王村的民警林彬,了解到一个情况:村里有一对姐弟没有户口,而且17岁的姐姐小姣今年6月就要中考了,根据有关规定,没有户口就没有报名的资格。 此事关系到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可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当时所里的所长刚调走,新所长还没来,我就把这个情况跟教导员陈建君作了汇报。”林彬说,大家一开始对此都觉得很奇怪,姐弟俩这么大了还是“黑户”,竟然过了十多年无户口没身份的生活。经过初步了解,两个孩子的母亲是另外一个乡镇改嫁过来的,当时连结婚证都没办,户口也还在原来的地方,两个孩子的出生证明更是没有。父亲去世后,母亲王玲仙独自拉扯着两个孩子,没及时去派出所办理户口,渐渐就把姐弟俩的户口耽搁成了一个难题。 陈建君决定去这户人家实地走访。映入眼帘的情景让他震惊了:家里连个大门都没有,小姣连张床都没有。55岁的王玲仙抹着泪诉说这对姐弟的不幸身世:“两个孩子现在上初中了还没户口,以后升学、工作怎么办?我年纪这么大了,身体又不好。”陈建君也替他们着急,身处信息发达的社会,处处需要户籍证明。随着他们的成长,以后还有很多用得到身份证的地方。出外打工、出门住宿、参加保险、结婚登记……这些事都与“黑户”无缘,可以想见生活有多不方便。 印象深刻的调查走访后,陈建君决定特事特办,为他们办理户口。但,没有任何证件、证明材料,这个户口该怎么上?回到所里后,陈建君开始四处咨询,怎么样才能把姐弟俩的户口问题落实?为了避免走弯路耽误时间,他前前后后同县公安局行政审批科联系了三四次,为的就是弄清、理顺户口补录的手续。 与此同时,所里的民警也没闲着,通过大量调查走访,确定姐弟俩的出生年月。从他们的母亲王玲仙那里打听到姐弟俩的出生年月后,再查找村里相近时段出生的周边人作为旁证。在全村278户800多号人中,好不容易找到七八户有关联的家庭。当时正赶上快过年的忙碌时节,派出所里各项工作任务不少。于是,所里的4个民警,加上教导员陈建君,5个人轮流挤时间上门走访。上班时间没空就中午去,白天对方不在家就晚上去,愣是一户一户取证、收集材料。足足忙了大半个月,才算搜集完整姐弟俩身份的证明材料。 在这群热心民警的奔波下,姐弟俩的户口问题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一路开了绿灯,办理顺利。但,一个难题又出现了——3000元的亲子鉴定费。“他们一家三口就靠低保补助过日子,一月才几百块钱。多亏社会上有好心人,跟姐弟俩结了对子,学校里也给了一定的扶助,不然这姐弟俩连读书都成问题。”民警林彬说,对于他们来说,别说几千元,就连拿出几百块钱都非常困难。过了几天,中午吃饭时,陈建君问起林彬有关姐弟俩户口的办理进度。林彬把鉴定费的事情一说,满桌的人顿时沉默了。过了一会,你三百我五百,餐桌转瞬就变成了捐款现场。茶院派出所民警自发捐款,终于筹齐了那笔鉴定费用。 前不久,鉴定结果出来了,证实了姐弟俩和他们母亲的血缘关系。很快,户口本也下来了。“户口本一出来,我们教导员就第一时间给他们送去,为了这个事情,他来来回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林彬说,这对“黑户”少年这下晒到阳光了,终于成了有“身份”的人。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