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高级检索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
——记八旬老教师的捐资助学情怀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03月11日 08:34:01

  “学雷锋日”已经过去了,但在缑城大地上,有一批80多岁高龄的离休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退休后仍不忘捐款助学,有些人甚至不愿意透露姓名,我们暂且称他们为“老雷锋”吧。请看记者采访的几个有代表性的故事。

  不留名的老奶奶(82岁):

  “只想为孩子们做点事”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艰难地迈着小步,一层一层吃力地走上台阶,手里紧握着一个袋子……这是近日县教育局门口视频监控中出现的一幕,这位老奶奶是否有何困难?说起这个事,办公室工作人员小王连连点赞,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奶奶是我县一名退休教师,带来了省吃俭用的一万元,向人民教育基金会捐款。

  老奶奶今年82岁了,出生在书香门第,几乎全家都在教育系统工作。回忆起以前贫苦的日子,老奶奶感慨地说道:“为人母亲,爱学生的心跟爱子女的心并无半分差别,尤其是在教育一线工作,看见学生吃不饱穿不暖,怎能不动容?”她告诉记者,在上个世纪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很少有捐款这个说法,因为大家条件差不多,班上有家境困难的学生,就会把自己孩子的衣服送给他们穿,有时候也会偷偷塞点吃的,宁可自己少吃一点。

  “不要宣传,不留名,不留姓。”这是老奶奶一再强调的,在她的潜移默化下,她的子女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私下常常做好事,对外闭口不谈。“我这一生都是为人师,默默地为孩子们做点事,这是我的信仰,更是我的分内事。”

  童焕(87岁):

  “只要我在一天,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20岁参加革命,在部队干了30年,在宁海中学7年,回顾离休教师童焕的人生履历,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典型,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雷锋”。

  “以前在学校里,一百元、二百元私下悄悄塞给家境困难的学生,这些都算不上捐款,只是举手之劳。”2005年开始,童焕每年向宁海人民教育基金会捐款1200元用于助学,这一举动已经持续十年。

  童焕告诉记者,他曾经通过县关工委等部门结对了4名学生,给予每人一万元至二万元不等的捐助。其中一个双峰的学生,父母常年缠绵病榻,本人因压力过大差点辍学,童焕不顾路途遥远上门看望。当看到家徒四壁的家,孩子瘦小的身躯背负着重重的生活负担时,童焕这个高大的汉子不禁鼻子一酸,当场决定跟这名小学生结对。此后也常去探望,耐心开导他,帮助他直到初中毕业。

  除助学外,童焕还助医助困,帮助了很多人。“在教育系统呆过,就想尽己所能帮助寒门学子。”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童老感慨道,“只要我在一天,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鲍汉杰(88岁):

  “有利于人民和社会的事就是好事”

  “爷爷,您的收入这么少,为什么还要助学?”“学雷锋不仅是你们学生的事,也是我的事。”这是8岁的小姑娘跟88岁的离休教师鲍汉杰之间的对话。一个是奶声奶气的提问,一个是慈祥和蔼的回答,这场面令周围的人都倍感温馨。

  “学雷锋日”过去了,但对许多像鲍汉杰一样把雷锋精神永驻心底的人来说,每一天都是学雷锋日。跟童老一样,鲍老也是人民教育基金会的“常客”,从2011年开始,每年捐款三千元。

  对于这一善举,鲍老有自己的理解。“每年都拿退休工资,这是人民给我的,今年88岁了,耳聪目明,吃穿不愁,还能打打太极拳,修身养性,我已经很知足,乌鸦知反哺,我们也应该回报社会,这是责任。”他认为,有利于人民和社会的事就是好事,做好事就要随时随地、随时随刻为人民服务。(记者陈静珠通讯员王家法)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罗孙志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工作着是美丽的
·空置小区物业费如何收取?
·园丁社区:“文化社区”增添生活...
·祭英烈 寄哀思
·促进就业鼓励创业问计于民
·两老人上山扫墓中暑 一死一伤
·城东小学校史课程进课堂
·“卡金”迟迟未分配 理发师一怒上...
·出狱没两年又被抓 这次是为偷苹果...
·追寻红色印记
  图片推荐:
缅怀革命先烈 重温入警誓言
追寻红色印记
促进就业鼓励创业问计于民
园丁社区:“文化社区”增添生活好滋味
祭英烈 寄哀思
我县首家浙报图片新闻摄影基地授牌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