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敬老院 |
——桥头胡街道东吕村打造居家养老新模式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04月15日 08:44:18 |
“我带了草籽和年糕,麻烦你们帮忙炒一下。”上午十点半,桥头胡街道东吕村92岁老人吕春兴拄着拐杖来到村居家养老中心,他笑着告诉记者:“我就喜欢吃草籽炒年糕,自己炒不来,就让她们帮忙做。” 吕春兴口中的“她们”是居家养老中心的烧饭阿姨。正月十六,东吕村居家养老中心在街道的支持下和村干部的运作下,开启了居家养老新模式,由村统一管理、建章立制,聘请村老年协会会长为实际管理者,村原老会计作为财务管理员,力求管理完善、财务公开、卫生保洁、安全保障。 据统计,东吕村总人口72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就有148个,70岁以上51个,90岁以上7个。由于没有其他可以借鉴的经验,在排摸清楚村养老情况后,东吕村养老工作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着力点,致力于将村居家养老中心打造成可供老人餐饮、休闲、发挥余热的村级“敬老院”。 2014年,该村两委会牵头,村集体出资15万元,重点整修了老祠堂即村居家养老中心的花园、食堂和地面,并购置了餐具、消毒柜等餐饮设备和象棋、音响等娱乐设备。目前,“敬老院”正在试运营中,年运营成本约为每人6000元,主要依靠企业赞助推动,同时结合个人缴费、社会力量资助、政府居家养老补助等形式,70岁以上老人均可报名。报名的老人每月只需支付150元,就可以享受每天20元的卫生饮食(三餐),特殊困难群体经两委会商议适当减免部分费用。 上午十点半,东吕村居家养老中心已经飘出了阵阵菜香,老人们陆续来到食堂,到碗柜前拿出自己的餐具,然后围坐在餐桌前开始例行的饭前闲聊。为了保障饮食安全卫生,居家养老中心的每一位老人都有一个固定的碗柜,一套固定的餐具,同时每天对餐具进行一次消毒。 土豆煮海带、笋菜、肉糜蒲瓜汤,两菜一汤再加上煮得软软的米饭,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王小菜老人今年已经96岁了,是居家养老中心里年纪最大的,每次来食堂吃饭,都要带上一小杯老酒,她笑着说:“大家一起吃饭,胃口都特别好。” 饭后,老人们陆续拿着碗筷去水槽边刷洗。村主任薛维河介绍,在居家养老中心,一些老人力所能及的事,都会让老人自己去做,例如养老中心的管理人员、会计人员,都是村里的老人,“这么做主要是让老人发挥余热,享受劳动的快乐。接下去我们还计划在祠堂前开辟一块‘养老田’,由原先从农科站退下来的老人吕存和牵头,自愿参加劳动的老人可在田里种些蔬菜粮食,到时候老人就能吃到自己种的粮食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运营,东吕村居家养老新模式已经迈上正轨。午饭后,有的老人结伴回家午休,有的老人下起了象棋,而说起村居家老人新模式,老人们都赞不绝口。“现在的居家养老中心好啊,一日三餐都不用愁了。”“晚上跳老年舞,每逢初三、初六、初九,我们还要敲锣、打鼓、拉二胡、唱戏,人虽然老了,可日子过得越老越红火了!” (记者方景霞通讯员华立峰)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