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庙与“羊府大帝”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12月18日 13:38:45 |
葛云高 1971年我在峡山供销社工作,原峡山公社四大队地方有座庙宇,供奉着“羊府大帝”。每逢渔船出海之前,渔民们都要去祈求羊府大帝保佑。当时我虽在峡山,却没有去过该庙。 近日,看到宁波晚报文章,讲到羊府大帝是唐末明州(宁波)刺史羊僎。此人史料少有记载,清代学者全祖望在《羊府君庙碑记》中写道:“府君之事不见于唐史,亦不见于图经,只黄府君晟墓志记载其一节。”但就是这短短的“一节”,让我们知道了羊僎曾担任过明州刺史,当时天台守将刘文进犯明州,被羊僎击败,因保城有功,羊僎被后人立庙祭祀。另传,羊僎在任时还是一位好官,施仁政,也常出海救人。因此羊僎在浙东渔民心中,地位与妈祖不相上下。直到今天,有些渔民出海捕鱼,总不忘到附近的羊府庙去祭拜一番。 羊僎除了是位好官,还对另一任明州刺史黄晟有知遇之恩。黄晟(859-909)年少时骁勇善战,却因“矮陋”不被官府看好,唯羊僎慧眼识英雄,将他补为副将,后在征战中屡有建树。黄晟任明州刺史长达18年,其间“讨平邻寇、保护乡井”,使明州免于战乱。他还首筑罗城,奠定了现在宁波的城市格局。以前,散布于城乡各地的羊府庙,最初就是黄晟为报答羊僎而造的。 我以前只听说羊府大帝是羊祜,看了“羊府大帝是羊僎”的文章,想探个究竟,就去峡山了解庙内供奉的是哪一位?因十几年没去峡山,变化很大,经打听找到庙宇。前有围墙,东首处开了山门,门楣上悬“峡口庙”三字。怎么不是“羊府庙”呢?这座三间平屋的小庙,天井中有几个妇女在点香。我问道:“这是羊府庙吗?”一个答:“庙不是羊府庙,庙内供奉羊府大帝。”哦!原来如此。环顾天井四周,见到围墙上嵌有一方石碑,记述了峡口庙的变迁史。峡口庙位于长山之端、峡山海潮及舟舶之出口处而得名,始建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清康熙九年(1671),尤氏十一世孙德新、德辉,在辉妻应氏力劝下,主事重修。2002年,境民又捐资修葺。解放后,相继迎奉羊府相公、真君大帝两神。 峡口庙神殿为单檐硬山建筑,门厅上悬挂“海滨保障”匾额。门两边柱对是“神灵显赫境界安宁民尊神,圣德昭彰求子求财神佑民”。对联很有意思,民尊神,神佑民,互敬互爱,体现人神和谐。庙堂内摆了张高大的泥金彩漆神案,雕龙画凤,镶嵌精巧。后面神龛飞檐斗角,金龙盘柱,顶上魁星点元。龛内坐有境主侯王、羊府大帝、真武大帝三位神祇,穿袍戴冠,慈眉善目。 庙和佛寺、道观不同,奉祀的多是当地境主爷、保护神,源于远古宗教中对自然力的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崇拜色彩渐渐消失,神转而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人格化也渐趋明显。因此,神一般由历代聪明贤哲之士、英雄或功臣来充当,峡口庙也不例外。峡口庙是峡山民众的境庙,峡山曾用名峡口,原峡口东、西各有一岛,口西称西山,口东称峡山。村坐峡山,即以命名,但他们谱牒还是称《峡口尤氏家谱》。据谱载:明洪武四年(1371)尤奉信始迁祖,奉汤国公徙地之命,从南田临门迁于峡口。 从前,每个村落都奉祀特定的神祇,作为本境内的保护神,俗称境主、社公等,也有称大王者。峡山的境主称侯王,居中。左边一位是真武大帝。真武又名黑帝、玄武。民间祭祀玄武,把他作为驱魔的大神崇拜。又认为玄武属水,水能胜火,可防水火之灾。右边一位是羊府大帝。红脸黑须龙冠黄袍,这打扮有人讲是羊僎的形象。但我见到庙内有一块行会用的牌子,上写“晋矩平侯”。说明奉祀的是西晋大将羊祜。传说他能显现神异,普济众生,故得百姓膜拜,尊称为“羊府大帝”。但我有疑问,羊祜在西晋(278)已死,宁海建县是西晋太康(280),当时县都没建,人口很少,为什么会祭奉他呢?是否搞错了,将羊僎作为羊祜了?羊僎是唐末人,当时宁海境内居住人口大增。人们感念他是一位好官,施仁政,也常在海上救人,所以渔民立庙来奉祀“羊府大帝”是顺理成章的。清人梁章钜《楹联丛话》记载一联“名郡冠东南,山连奉象,海环镇定,江抱鄞慈,赫赫岩疆雄浙水;循声稽史册,唐有黄羊,宋称吴赵,明绍张蔡,巍巍芳躅想前贤”。上联讲了宁波的地理情况,下联则写了历史上的功臣名字。唐有黄羊,黄就是修罗城的黄晟,羊就是羊僎,宁波以前很多地方都有羊府庙,可见百姓感恩戴德于羊僎。 民间信仰和传说,随着年代久远,有继承也有变化,也有一些纯粹是以讹传讹。羊祜与羊僎谁为“羊府大帝”?还有待专家、学者考证。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