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高级检索
 
把街边小吃做成大品牌
宁海麦饼:走在“赶考”路上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6月15日 09:14:45

  以前,每年夏天麦收后,宁海家家贴麦饼当中饭,剩下的做“接力”,吃了去田间劳动;男人出远门,妻子、母亲也要贴麦饼,半路上充饥。据史料记载,一代游圣徐霞客来宁海,对香气浓郁的宁海麦饼也是赞不绝口。

  随着时代的变迁,麦饼已不再是宁海人充饥的“接力”,由于它风味独特、口感上佳、绿色营养,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让不少宁海人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在创业的路上,宁海麦饼带着它的故事,正走出家门、走出县门,也许有一天,还会走向世界。

  从农家灶台端到节庆盛宴

  记者潘旭婷通讯员徐铭怿

  “想不到举办麦饼节居然有那么多客人,半天时间没到原先准备的40斤面粉就用完了。”说起6月9日在大红树格桑花基地举办的桑洲麦饼文化节,里山季村的季大妈仍是兴奋不已。

  像季大妈一样,当天沿路排着的45家麦饼摊赚足了人气,前来游玩的客人近5万人,浩浩荡荡的大军纷纷从四面八方涌来,只为赶这场舌尖上的盛宴。“以前只吃过肉麦饼、海苔和虾皮麦饼,这次在桑洲居然还吃到花香麦饼,确实非常有创意。”市民周先生带着家人八点就从城区出发,但因为人实在太多,到了大红树足足开了两个小时。“虽然人多车堵,但能吃到这么正宗的桑洲麦饼还是非常值得。”据统计,当天摆出的45个麦饼摊位,最多的一家足足用了70多斤面粉,平均每家收入达3000——4000元。“早知道来的人那么多,我就该多准备点面粉,你看晚来的客人都没麦饼吃了。”下章村的章大妈这样说。

  丰富的山海资源和独特的交通地理优势,使桑洲小吃既有宁海本土特色,又兼容吸收了台州地区的传统风味,其中当属代表的就是桑洲麦饼。桑洲麦饼除了食材好、用料足外,还有一大特点,就是麦饼顶尖制作者都是当地村民。里山季村王康娇摆的摊位人气一直很旺,原来她们推出的“麦饼松”让来自城里的客人大开眼界,“麦饼还能做成这样啊,咬一口,嘎嘣脆,实在太香了。”5元一个的“麦饼松”不一会儿就被抢购一空。“麦饼都是自家每天都吃的东西,以前从来没想过靠卖饼能赚钱,这次镇里举行麦饼节,让我打开了致富的门路。”下章村的敬冬花脸上的笑容就一直没收过,她悄悄地告诉记者,一天光卖卖麦饼、绿豆汤、烤土豆就净赚2000多元。

  一届麦饼节,吸引了几万人前来参加,让周边村民尝到了甜头,也让桑洲镇党委书记陈云苍有了更多的思索——如何把麦饼这篇文章做深做透,通过节庆的平台,吸引更多的游客,真正让桑洲麦饼从农家灶台走向产业化道路?“麦饼作为传统小吃,能做出地道口味的往往都是上了年纪的人。”陈云苍说,为了让这传统手艺有更好的传承,镇里将联合桑洲成人学校不定期组织妇女进行麦饼制作技术的学习,在保留传统口味的基础上,研发适合现代人口味的麦饼,打造具有桑洲本土特色的麦饼品牌。随着油菜花节、麦饼节的举办,村民们面对“花海效应”从最初的怀疑甚至排斥,再到后来看到如潮水般涌来的游客后的积极参与,村民早已成为了这场“花海经济”的一员,随着“农家乐”、民宿的增多,农副产品抱团经营、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等模式不断深入,新型农业合作社、“互联网+”等也走进了乡村,当地农民也正慢慢由传统农民向职业化农民转变。“镇里将利用这些有效时机,通过‘互联网+’模式进行线上线下销售,鼓励农户走出家门口,做大桑洲麦饼产业。”陈云苍信心满满。

 [1] [2] [3] 下一页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党员以学促思参观新农村建设
·我县开拍第一部网络电影《倩女幽...
·到底能不能愉快地吃小龙虾?
·一念之差连夜跑路的老板被判刑
·超市违反限塑令被罚5000元
·“马路市场”成顽疾呼唤长效管理
·师生看守所里接受警示教育
·阿门诗作入编年度诗选
·用爱和责任点亮人生
·港航系统启动“安全生产月”活动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