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朦胧游西溪(下)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8月17日 09:19:15 |
童遵森 和水上的景色相比,岸上的景色,则更引人入胜了。烟雨朦胧中远眺,似是茫茫一片白色,各种景物,影影绰绰,如同绘画中的淡笔浅抹。近前,薄薄的雨帘遮不住苍翠的生命之色,浓墨重彩,分外清晰。此情此景,简直就是一幅大写意的雨中水墨图。 随着小船前行,触目之处皆风景。两岸植被丰盛,草木蓊郁,在绿树掩映中,能分明地听见清脆的鸟语,闻见阵阵的花香。树有柳树、杨树、桑树、柿子树、枫杨;花有野百合、牵牛花、金银花、兰花。当然,还有许多点缀于翠绿丛中的那不知名的野花儿,更显矫情,不遗余力地竞相开放,争妍斗艳。 哦,好一个硕大而美不可言的生态植物园! 在拂面而过的众多绿树中,枫杨为数不少,也不免使我触景生情。它俗名溪椤,在我的家乡前童,原本有一个溪椤坦,有几十棵之多,均有五百余年的树龄,最大的一棵,须六七人才能合抱,但在四十年前,却人为地毁于一旦,想来殊为痛惜。此时,能在这儿看到久违的枫杨,真有点百感交集的况味。眼下,正是枫杨开花季节,其花为垂穗形,长长的,有如一串串葡萄;花瓣则呈颗粒状,有粘性。有一棵枫杨,其枝桠斜逸至河中,当船行至底下,船娘伸手撷下一串花来,送于小家伙把玩。我从中摘下几颗花瓣,往脸上一贴,便粘住了。小时候,我们经常玩此游戏,粘得满脸都是,以自娱自乐。小家伙便急着模仿,往脸上粘得不亦乐乎。 而这众多花儿,让我最钟情的,莫过于金银花了。自家的阳台上种有好多棵,其花瓣细长,呈白色,清香馥郁。它的茎、叶和花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尿等功用。为此,妻子把它采下,晒干保存,随时可作为茶饮。而眼前,这蓬蓬勃勃的花儿,真是好生的诱人。儿子说,要是妈在,她一定非要上岸去采摘呢。我说甭提你妈了,此时我也极想呢。船娘也乐了,接腔道,那明年你们就一道来,把这儿的金银花全给采了去呗。我笑答,也成,只是这成本有点昂贵罢了。 雨,不知在什么时候停了,而我们一行,也正值上岸,去秋雪庵参观。 据资料载,秋雪庵始建于宋淳熙年间,初名“大圣庵”。明末名士陈继儒取唐人“秋雪蒙钓船”诗意,改题“秋雪庵”。近千年间,经多次修缮并扩建,终成现在规模。现为全国诗词研究基地,也是西溪重要的寺庵之一。秋雪庵为两进庭院布局结构,第一进院落,以佛教文化为主;第二进院落中,设两浙词人祠堂,供奉千余词人名录。由于此处儒、释家文化并重,声名在外,故留下历代许多名人诗词。其中明末清初张岱的“古宕西溪天下闻,辋川诗是记游文。庵前老荻飞秋雪,林外奇峰耸夏云”;近代康有为的“芦花瑟瑟满洲白,花飞欲吞云梦泽。出湖山外得清游,秋老西溪天水色”,便异常的脍炙人口。 接着,复又乘船。前行一刻钟后,再登岸去“烟水渔庄”观赏。它借鉴了清代文人陈文述《秋雪渔庄》的诗歌意境,取柳烟、炊烟、水烟三烟之妙而得名。顾名思义,该景点重在展现水乡民居特色,及农耕渔事文化,其中有桑蚕丝绸故事、婚姻民俗、西溪人家等展览馆。讲实在,这样的景观,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太熟悉了,故不怎么吸引人。 不觉间,已至晌午,我们便不得不返程。人上了码头,心却一时还拽不回来。西溪湿地公园,真是太美妙,太令人流连忘返了。怪不得被世人誉为集生态湿地、城市湿地、文化湿地于一身,堪称中国湿地第一园;并具有“杭州之肾”与“副西湖”之美称。也怪不得明代有个施姓文人游览此地后,赋诗由衷赞叹:“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我不会作词赋诗,但此时却在心中沉吟,哦,美丽的西溪,我还会再来的!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