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宫村的抗日史迹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03月26日 09:57:09 |
陈东贤 “不到村前不见村,一路访来迷途径。青山抹角见村落,山嘴弯过闻人喧。”这是早时对深甽龙宫古村的一个写照。龙宫村山绿水清,林秀竹劲。在历史长河中,还蕴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红色记忆”。 建碉楼御敌。抗日战争期间的1941年农历四月初二,日寇曾经流窜龙宫一带,深甽及里岙、大理村被焚烧一空。龙宫村民忧惧惊恐,寝食难安,后遵照奉化县府命令,建造碉堡楼以防御日军扫荡。即在村口东西两边建造两座碉楼,凭借有利地势筑楼御敌,故龙宫村原十二景里有“土垒防奸”一景的记载。 龙宫大庵曾为抗日作战指挥部遗址。1940年底,宁波国民党政府为应对日军侵略,计划将党政机关迁往龙宫。日军得知情报后,于1941年2月26日派两架飞机顺西溪而上,轰炸龙宫。由于山高岩峻,溪流错综复杂,误炸盈坑村。同年4月19日日寇登陆镇海,第六行政区主要城镇沦陷。宁波国民党政府机关全部迁到宁海、天台一带山区,国民党政府宁奉游击区指挥部当时就设在龙宫大庵,俞济民为鄞(宁)奉游击部队指挥官。 陈名成护送抗日美军飞行员。1942年4月,作为对日军突袭珍珠港的报复,美国轰炸机编队首次轰炸东京,称“杜立特行动”。投弹后,2号机组原定降落在衢州机场,但因机场信号出现问题,轰炸机无法降落,最后在燃油耗尽的情况下,5名飞行员跳伞迫降在鄞州咸祥镇南星塘棉花田里。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他们辗转从宁海强蛟薛岙码头登陆,随后走西山线经龙宫前往衢州机场。途中险遇日军小股部队,在深甽群众的掩护下成功脱险,到达当时设在龙宫大庵的抗日作战指挥部。停宿一夜后,俞济民把这一任务交给了龙宫村陈名成,当日,陈名成带两随从经梅林到峡山,租渔船一艘渡过象山港,赶到了接头地点。他用流利的英语跟他们交谈,美机组成员个个如见亲人一般。陈名成带领美国飞行员速登原船返回峡山,此时,日寇也已得悉美机迫降奉化,于是出动大批军队搜寻,并向下陈、西店等地暗访截杀。但陈名成已暗暗渡过象山港,把飞行员安全接到了龙宫。 到了龙宫后,美国飞行员换上飞行服拉着他合影留念。在龙宫几日,他们同吃同住,结下了深厚友谊,后陈名成又护送飞行员安全到衢州机场。现陈名成子孙珍藏着一张老照片,见证了一段二战期间的中美友谊。 美国飞行员安全送达衢州机场后,鄞、奉日军得知情报,派遣一支军队沿路追捕美国飞行员,于1942年5月15日至龙宫烧杀奸掠,后去新昌。村民损失惨重。 陈氏支祠“三之堂”曾为《宁波报》摇篮。抗日战争时期,陈启堂、陈名成出资建“三之堂”办义学,陈名成任校长。1941年,宁波政府、宁波报搬到龙宫村办公,同时将宁波三所学校合并为宁波联合中学,校址为村崇德堂育英书院和三之堂,陈名成任联合中学校长。民国三十二年(1943)令委陈名成为三省乡第二中心小学校长(龙宫小学),民国三十五年(1946)师生渐增,迁往村西新祠堂(原育英书院)。1942年夏,宁波警察总队队部设在龙宫,总队部设有政工室,主任张家福。为了宣传需要,在龙宫“三之堂”办起八开油印小报《宁波报》。最初每周三、六出版,油印100份左右,不久由两日刊增至每日出版,份数也随之增加。 石桥记录抗战史事。龙宫村地处山区,溪流密沟壑多,因此桥也多,大小古桥有20余座。蕉坑昭鼎桥,为单孔条石平桥,建造于道光年间,由昭鼎公出资建造,故命为“昭鼎桥”。也叫友谊之桥、和平之桥,这是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护送美国飞行员逃避日军追杀,便从此桥经过,故这座桥在历史上有着特别的意义。又如位于村前溪湾坑、龙溪两溪交汇处的广生桥,又名姆溪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鬼子前往金华路过龙宫,遇大雨,原老木桥被水冲毁,兵马不能顺利通过,在龙宫宿一夜,当时大部分村民逃离,躲避日军扫荡。由于此时日军已战败,也无毁物或杀人之举。部分日军曾入陈清泉家,在堂内见抗日将领陈清泉像,还怀敬佩之感,顶礼膜拜。 清明节来临之际,龙宫古村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抗日史事,在村民的记忆中更难以忘怀。 |
录入:袁慧敏 责任编辑: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