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只 特立独行的猪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11月16日 09:55:00 |
养乐多 追了大半个暑假的《扶摇》终于完结了,这部剧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不是情深、腹黑、睿智多谋的长孙无极,也不是敢爱敢恨、行侠仗义的孟扶摇,而是耗尽其半生心血布局除掉自己亲弟弟的君父皇帝——长孙迥。 长孙迥临终时曾对无极太子说过这样一席话:“……让我再看看你,让我再跟你说两句话……我这一生最恨两个人,我;还有我的弟弟——长孙迦——德王——你的生父,自打他一出生,我所珍贵的东西他都可以轻易得到,就连这个皇位都是先皇替他挑剩下的,所以我登基的那一天,就要拿走他所珍贵的东西,一世的争斗啊,他死了,可是他赢了,我失去了所有……” 就是这样的一份不平,让他的心灵扭曲、心生怨恨,让他处心积虑地毁掉自己、毁掉自己的弟弟…… 站在被模仿的角度,纵然是成熟稳重、精通帝王之道的君父皇帝,也会因父母教育方式的一概而论而意气用事,毕竟看到对自己来说弥足珍贵的东西,被他人轻易得到,却没有被相应地珍惜,总会让人心生芥蒂……可惜很多时候,我们的父母也是如此,总是想着让弟弟妹妹去我们去过的地方,看我们看过的风景,做我们做过的事情。 但他们可曾想过,我们的弟弟妹妹,也许并不想成为跟我们一样的人? 从小我总是听家里的长辈们说这样一句话“这人怎么跟人不一样……”或许在他们眼里,只有大家整整齐齐,才算家风和睦,得体大方吧。有时候老一辈的想吃垃圾食品,又要担心他人的看法,只好沾着嘴馋的孩子们的光;某天家里突然有女孩子化了妆,一些长辈就围坐一起,叽叽喳喳议论个没完;这一回大哥家的女儿去了哪里,我家的女儿可不能落下……可能这一幕幕出现在文字里会让人觉得无足轻重、不值一提,但这的的确确在我们的生活中以不低的频率出现着,这不也正好表现了人们的趋同心理吗?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做“标签效应”,当一个人被外界用某些词汇描述和分类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而“标签”具有定性导向作用,贴上的标签,无论是好是坏,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个性意识和自我评价,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其中,儿童最容易受“标签效应”影响。 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成人的话语在他们眼里又有权威,一旦被贴上这些标签,孩子可能会直接给自己下定义,认为“我不能干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我不能被当成和别人不一样的怪人”“妈妈说了,只有那些姐姐做过的事情,我才可以去做”…… 人本质上是没有年龄差别的,只是有着追求自我和不追求自我之分而已。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了“这件事情只有别人做过,我才可以去做”的思想,那么孩子好奇、机灵、擅于创造的天性早晚会被磨灭。 纵然是小说中,人与人之间,都有某种模仿和趋同的心理作祟。比如,《百年孤独》里的孤独传染病,又比如,《挪威的森林》里的自杀传染病,这些东西,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学艺术那么简单…… 世间的人形形色色,而人因为具有社会群居的属性,都有着趋同心理或者攀高附名的潜意识。一生中,生老病死我们无法避免,但或许在有生之年里可以选择要怎样活着,也试着让孩子们把握人生的主动权,蹒跚着向他们热爱的方向奔去,然后在路上从容优雅地长大、老去,寻找自己生命中那份不一样的光明和宁静。 不被生活设置并不是一件难事,应该要像王小波身边那只桀骜的公猪一样,特立独行,敢于追求。 |
录入:袁银泽 责任编辑:袁银泽 稿源: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