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桃源桥  >  史海钩沉
     高级检索
 
缑城东门头旧事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9年01月14日 10:07:01

  潘国贤

  史书记载:花楼庙(又称花楼殿),县东一百五十步,祀安仁侯、靖边侯及董将军、贾中丞,唐广德(764)建。当时安仁侯还未封城隍庙庙神,到吴越国(907-947)时才封。靖边侯即田什将军,他与董将军、贾中丞等于梁太清三年(549)屯居宁海广度里(今老县城一带),开拓新家园,造福于民,百姓感恩,为其建庙奉神,成花楼殿境主爷。至今已有1250余年的历史。

  花楼殿建成后几百年,才形成东大街,路人可穿庙廊而过。旧时,每年二月廿二境主爷生日,当地百姓举行隆重庙会,烧香拜神、施焰口,在街道两侧插上华竹到城门口。又将境主爷请出殿,抬巡东门街巷一趟。又请戏班在庙对面花楼殿戏台(亦称街边戏台)做戏。锣鼓要响三四天,热闹非凡。每当桃源桥头搭台做戏时,东门人抬花楼殿境主爷到台前,面向东就座,西门人扛白鹤殿境主爷到台前,面向西就座,一道看戏,寓意保佑各方百姓平安幸福。1936年10月9日,浙江省第六学区巡回电影队在花楼殿放映无声片,为本县电影首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花楼殿与殿前的露天院子是东门群众的活动中心,时有人打球、拉胡琴等。东门人袁忠望在殿内讲书,有声有色,深受欢迎。有时“农村业余剧团”演出,吸引更多人。有一次散场后,有个小女孩发现自己头发挂了一支钢笔,可见拥挤的程度。

  据东门王氏后裔介绍,花楼殿西南侧,王家人曾让出一角屋基,挖口石壁方井,便于附近用水,成了公井,后称王家井。内有两座古宅相通,为东门塘心王人王义臣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阊门朝东,镌刻主人自题对联曰:以外尽是德邻,方幸于隅至正;此间夙称仁里,还期安宅可居。有“远亲不如近邻”寓意。此楼阊门顶楼有横开的窗台,专供妇人在楼里看戏,对面也有类似的袁氏三角楼。宅南“学士第”东,毗邻“齐物园”,为当时著名中医王志齐建于民国初年,俗称东门花园。此园部分构件系从“龚氏梦园”拆购而来。

  东门花园地基,前身是南宋进士王齐舆(1136-1215)晚年建起的“云壑园”,后圮称“齐舆遗址”。1995年,拆建前尚存“云壑古井”“青石八角门”“石窗”等遗迹。王齐舆并非与塘心王同宗。

  王家井对面,便是柏屏黄氏的串堂道地,称“踏道阊门道地”,在此出过不少历史名人。

  1937年,县水龙会三分队设在花楼殿内,后易名城关镇义务消防队三分队。1975年,此殿拆除建造东方大队大会堂。有个袁姓人将境主爷神像先藏于家中,后送进东门庵“玄坛殿”。近年,梅枝田人到此庵多次,要求将始祖田什公神像请回,未成。

  花楼殿古戏台拆于1972年,建了轧米厂。

  东出花楼殿的东大街,1935年重铺修路至城门,街面红石条横铺,两头弹卵石,宽约4米。第一条墙弄称北袁家巷,第二条墙弄名南袁家巷。北侧一条排水沟通向城外护城河,有座石板小桥通“袁家花阊门”,有个“花砖”的传奇。

  城根旁的“袁氏宗祠”又称“止善堂”,为袁大道建于元至正年间。1949年4月,青年军222师(长江部队)县城驻兵一个团,部分驻过此祠。1956年春,华东公安部大队16师291团3营部分军人驻于此。从1954年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起,经低级社、集体农庄、高级社、人民公社、大队管委会至村合作社,均是生产队的仓库、晒场。在此办过小企业、锯板厂。1995年拆除。

  “靖海门”俗称东门,城门上刻有“靖海门”石额,为缑城6门之一,建成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为抗倭军事建筑。1919年,辛亥革命功臣童保喧(1886-1919)的灵柩从杭州运回故里,途经缑城,进东门而过,倾城迎送。1945年6月,县城沦陷,日军设岗于城门口,百姓进出需良民证,携带物品需搜查,并强迫向岗哨鞠躬说声“东洋先生好”,否则挨耳光。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城楼、城墙、护城河尚在。城楼蜗居着一名穿黄军衣的女乞丐,人称“讨饭阿英”。她不是本地人,且很强悍。顽童老远叫一声“讨饭阿英”,拔腿就逃。1958年,“大办公共食堂”时,拆城楼木料当柴火烧掉。是年,修建宁象公路,路基筑于望阙门(小北门)到拱辰门(大北门)又到靖海门(东门)北侧城墙。1962年,跃龙山千丈岩建翻水站,水渠往南折东时又通过城基往北,古老城墙彻底消失。

  出城门过石拱桥东侧,护城河边有座“贞女坊”,俗名“贞节牌坊”,建于清嘉庆中期。史载:胡女,大蔡人,字(嫁)城东儒士袁景龚,龚卒于乾隆二十六年。女时十九过门,守贞甚坚,窗户鲜启恆覯其面,嘉庆十年卒。奉旨建坊,建靖海门外沿河,台守曹明邢作传略。贞女坊年久失修,风化严重,石榫成了几个洞孔,麻雀在此筑巢。据当时目击者讲:整座石拱桥填没地下,石牌坊被人敲断抬走他用。

  城里水沟流向城洞(今东景花园东大门),过护城河注下陵坑道一带湿地。有丰富的鱼、虾、蟹、龟之类河产,常有人捕捉。常见水蛇与黄鳝争斗到路上。秋风起时,到稻田摸螃蟹的人不少。

  贞女坊东面,便是“五公祠”“镇宁庵”“玄坛殿”连成一体的宗教古建筑群,统称“东门庵”,亦是“三教合一”的老庙宇。

  五公祠,1983年县文物普查小组在此祠碑文中发现,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为明代颜欲章、林光庭,清代黄光岳、程煜、薛廷魁等五位县令而建。据老人回忆:此祠内只置放五个扑头牌誉(灵位),没有神像。有说是袁、黄、王、陈、杨五姓太公祠堂。五公祠和玄坛殿部分建筑,1996年拆建为城楼式9间街面屋出租。

  镇宁庵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奉祀佛祖释迦牟尼。 “文革”开始,住在庵旁的东门人徐森与道明师父将此庵南门刻有“镇宁庵”的石额用蛎灰填掉,“运动”过后铲刮清晰。1998年,重建大雄宝殿时,有人要拆除此门,建造一座贴彩砖的新庵门,徐坚决反对,说:这个古典不能拆,拆掉就会失去庵的历史,建新门是没有意义的。如今,老庵门尚存无损。

  玄坛殿建造年代无考,又名玄坛庙,亦称黑虎玄坛。玄坛之神,又名赵公元帅。道教传说,该神姓赵名朗,字公明,掌管天下钱财,又曰武财神。“文革”时,又是徐森秘密将财神爷藏于家中,并经常供奉,直到后来风头过后返归原殿。

  古庵南道上的“出东门第一路廊”,今尚有方石柱、石碑等遗存。现构件改为他用。

  庵东园地,原属庙产。1970年建城郊公社农机厂,尚存旧厂房。

  如今,东门头均是当代建筑,唯有东门庵和路廊尚有几处历史遗迹,不知这一点乡愁能否留着。

录入:袁慧敏  责任编辑: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路越来越通畅了
·对教育落后地区加大投入
·提高医者专业水平和素养
·让守规成为市民习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宁海...
·吴晓玲:企业要做转型升级的推动者
·冯权本: 传递好民声 为乡村振兴添...
·思进求变谋发展 实干担当抓落实
·县第一医院完成首例代谢减重手术
·县人民法院发布首批“职业放贷人...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