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雁苍山  >  沧桑看云
     高级检索
 
大画家与小剧种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2年03月11日 08:44:37

  黄珂

  大画家是潘天寿先生,小剧种是宁海平调。

  画家太大,大到可与比他长两辈的吴昌硕、齐白石和长一辈的黄宾虹并驾齐驱进入“20世纪传统中国画四大家”行列,让世人高山仰止。剧种够小,小到发源于弹丸之地,只流行地方一隅。从戏剧百花园中寻找,仅是不起眼的小花一朵。

  画家再怎么大,也是从宁海这个小地方走出来的。宁海是潘天寿先生生于斯,长于斯,时常魂牵梦绕的家乡。

  1963年5月24日,六十六岁的潘天寿先生喜闻宁海平调剧团来杭演出的消息,决意忙里偷闲去解放剧院观看宁海平调传统剧目《金莲斩蛟》的在杭首演。

  身为浙江美院的一院之长,潘天寿先生很忙。刚忙完“潘天寿画展”,又筹建设立书法篆刻科的事。殚精竭虑之际,恰逢宁海平调剧团赴杭演出。这对于潘天寿先生来说,不啻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还未观看演出,少儿的记忆提前被久违的家乡话音唤醒,那原汁原味的腔调开始滋润起心田,暂缓了精神压力。

  1963年5月24日,杭州的傍晚天气有些闷热,人们大多穿上了衬衫。为显庄重,潘天寿先生特意换上一套薄薄的黑哔叽中山装。也许先生想过,今天我以戏剧的名义,去与陌生的家人会晤,是要有点仪式感的。天色不晚,太阳尚未完全沉入西湖,先生竟如孩子一般兴奋起来。先生用宁海方言,叫上一位同乡学生,从南山路兴冲冲赶往解放剧院,去重温宁海平调。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那个1963年1月29日癸卯兔年正月初五的黄道吉日,宁海平调剧团分管行政和业务的副团长黄永清和教师胡笑芬在夫家宁波喜结良缘。婚期仓促,是因为新郎要急于归团着手准备一次为期数月的巡回演出。新人合计,待剧团5月份到杭州时,新娘也随即抵杭,和新郎在人间天堂团聚,再续蜜月。

  1963年早春,宁海平调剧团从宁海始发,一路敲锣打鼓向杭州高歌猛进。5月24日上午,剧团自萧山换台基到杭州。下午,黄永清约同恰出差在杭的二哥黄永仁,去城站火车站把胡笑芬接到西子湖畔。晚上,离演出还有半小时,解放剧院厢房间如一锅烧开的水,煞是纷繁热闹。演员或化妆着装,或轻念台词和高吊嗓子,一派临战景象。

  可以想象,此时厢房间蓦然出现两位操家乡口音的一老一少,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惊喜。老者用浓重的宁海话作了自我介绍并说明了来意。黄永清看老者眼熟,似有图片在脑海里掠过,顿时猜出谁来了。他便连忙迎上,恭敬地问,初次见面,如没猜错,先生可是潘院长?老者频频点头,连连称是。黄永清说,潘院长,我团杨先达团长是老艺人出身,上年纪了,近来巡演疲惫,现在休息。我是副团长,黄永清。这里嘈杂,请潘院长移步去我寝室坐坐。那里安静些。先生笑容可掬,眯着慈祥的眼说,也好。不过演出在即,不影响你工作吧?黄永清说,没事没事。有事,会有人来寝室叫我。正当起步,黄永清发现那位陪先生一起来的同乡学生已被刘兴官老师扮演的独角龙形象牢牢牵住了魂魄,一时动弹不得。只见独角龙拉开山膀,摆出各种架子花脸的架式,向一个人的观众逐一亮相,同时耍起满嘴吞吐如蛇舌的獠牙,上下翻飞,左右横跳,令人眼花缭乱而目瞪口呆。先生见状,给黄永清使了个眼色。黄永清会意先生的潜台词,便没招呼那位同乡学生,任其陶醉。

  来到寝室,黄永清略带羞涩地向潘天寿先生引见了新婚老婆。一阵客套后,黄永清简要汇报了剧团几年来的改革和发展以及这次巡演的票房情况。先生听后,略加思索。他用手习惯地扶了扶黑框眼镜,顺势轻轻抚过平头短发,郑重地说,你们做得很好。平调作为地方小剧种,跟其他剧种一样,既要继承自身独有的传统艺术特色,张扬艺术个性,又要不断借鉴和汲取兄弟剧种的精华来滋养。如此,取长补短,革新自我,宁海平调才能健康成长,才有旺盛生命力。先生话音刚落,有人来报,要黄永清即去处理一件急事。救场如救火。黄永清说了声对不起,就跟那人跑去了现场。寝室少了个主角,一时造成冷场。好在一直旁听的胡笑芬也不怯场,聊起她前年报考浙江美院未果的事。先生说,前年还是国家困难时期,全国高等院校都不同程度地缩招学生,艺术院校尤甚。1959至1961这三年的考生相对是吃亏了的。先生充满善意的安慰让胡笑芬很感动,她灵光一闪,斗胆向先生提了个要求。她说自己很想拿回报考作品,留个念想,潘院长可否帮忙查找查找?不想先生满口答应,诚恳地说,我到院里查查档案,如果找到,一定给你寄去。

  事隔多年,黄永清调入了宁海文化馆工作。那时的文化馆各艺术门类的业务都很强,光美术辅导干部就有三位,他们是杨象宪、朱开益和陈承豹。三位老师都相继毕业于浙江美院。闲聊时,当黄永清跟画家们说起潘天寿先生观看宁海平调的事,杨象宪插嘴说,他就是当年跟潘天寿先生一起来看戏的同乡学生。那年,杨象宪是国画系五年级学生。杨象宪说,先生以前在宁海看过老版《金莲斩蛟》,先生比较了改编后的《金莲斩蛟》,说戏剧也属综合艺术。无论剧本还是音乐,舞美还是服装,各方面都有新的突破。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巡演以来,多场次和高票房就是最好的证明。先生还说中国传统戏剧仿佛一棵大树,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则赋予了阳光和水。艺术是活的,有生命的。

  杨象宪的补充回忆,给大画家和小剧种的故事平添了一个圆满的结尾。

  2022年3月14日是潘天寿先生125周年诞辰日。时至今日,年逾耄耋的黄永清和胡笑芬重提五十九年前六十六岁的潘天寿先生遇上宁海平调的往事,布满皱纹的脸上依稀荡漾出先生1963年画就的指墨《新放》里那缕缕生机勃勃的涟漪。当然,空灵的留白是供读者想象的,一如先生同年创作的《雁荡山花》里的山。你说没山,他说有。

录入:葛艺  责任编辑:葛艺  稿源: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社会服务求创新 工作同心惠民生
·种植花卉美化环境
·草莓熟了
·跟着海事哥哥去巡海
·植树添新绿 播种新希望
·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建设如火如荼
·春天花会开 过敏自会来
·县人社局开展志愿服务主题月活动
·县城中小学开展植树活动
·我县健康浙江建设工作迎来“省考”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