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古戏台的人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01-28 09:55 |
从1994年到现在已将近20个年头。在这20年里,魏文灶几乎没再离开过这座古建筑。现在,魏文灶已经78岁了。跟身边的这座古建筑接触时间越久,他便越发佩服先人的技艺与智慧。他经常挂在嘴边的是三个字,不简单。 跟别处的古戏台不同的是,魏氏宗祠古戏台的两根前柱是生铁的,尽管外漆已经显得斑驳,但依然坚固。和别处粗大的木柱相比,这两根铁柱显得十分纤细。让人意外的是,这两根铁柱并非后人所安,而是当时戏台建造时安装。这么做的目的是在不影响柱子的实用性之外,通过体积的缩小,让戏台周围的观众有更好的视野观看台上的表演。 除了铁柱以外,魏氏宗祠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门神。唐以后,民间流行的门神,大门为秦琼、尉迟恭,后门则为大唐名相魏征。但在下蒲,魏征是不能出现在门神的位置上的,因为下蒲人认为,他们是魏征的后代,不能让先祖为后人看门。 对于这些习俗和传说,魏文灶是如数家珍。几乎每天,他都会来这里看看,对于这座古建筑里的一切,他心里都有一本明晰的账目。古戏台的一个发角已经有断裂的迹象,他每日都担心它会掉下来。看戏的走廊,大梁外已经有一层白色的痕迹,魏文灶说,大梁颜色发白,说明里面已经开始溃烂了,需要更换。否则,时日久了,烂得厉害,这梁就断了。此外,他还特别担心古戏台漏水,特别在春夏的雨季。 按照魏文灶的经验,这座古建筑20年左右便要大修一次。有些烂掉的梁、椽都要换掉,碎裂的瓦片也要更换。1994年的那次大修,花了10余万元,那时木匠的工钱是25元一天,而小工都是村民义务帮忙。现在,泥水工都已经涨到250元一工了,整个维修费用已经不能与当年同日而语。2012年上半年,县文物办拨款10余万元,对古建筑的后大殿进行了维修。现在,他最头疼的就是前大殿的维修,距离1994年的那次大修已经过去将近20年了,他很担心这座宗祠的将来。 这些年,魏文灶一直在各地奔走,这个存世300多年的建筑,远比他要苍老许多,脆弱许多。对于魏文灶来说,这座古建筑就像他家里的一位老人,有些头痛脑热他都惦记着。他不断向上级文物部门反映着这座古建筑的各种情况。 2006年,下蒲魏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