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高级检索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二)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01月13日 08:05:07

2015年工作重点

  ●大力促进有效投资,增强跨越发展新后劲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构筑现代产业新体系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区域竞争新优势

  ●大力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新宁海

  ●大力增进民生福祉,创造美好和谐新生活

今年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大力促进有效投资,增强跨越发展新后劲

  开展大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资、推动跨越发展的最佳路径,充分依托宁海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实施引资引才引企“三引”工程,力争引进内外资翻番增长。构建大招商格局,整合一切资源、汇聚一切力量,创新建立从项目谋划包装、对接跟踪、转化落地到考核奖惩的一整套工作机制,精准抓好内外资引进和浙商甬商回归。创新大招商方式,深度推进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人才带项目”招商,积极探索机构招商、驻点招商、代理招商等专业化、市场化招商模式,更加注重以情招商、以商引商,主攻战略投资商,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对宁海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重大项目。优化大招商环境,以“店小二”的热情搞好服务,以“钉钉子”的韧劲抓好对接,确保一批在谈重大项目早日转化落地。

  推进大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增强区域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深入实施“十大百亿”工程,以大项目带动大企业造就大产业。加大项目投资的强度和力度,发挥项目指挥部、联系领导、责任部门的牵头协调作用,深化“双清”攻坚、绩效考核等有效载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亿元以上。强化项目谋划的深度和广度,立足于实施的可行性、前期的充分性、保障的科学性,精心谋划一批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重大项目,切实做强项目库、做优项目梯队。提升项目建设的效率和效益,按照社会投资占比、开工率均提高10%的目标,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新兴产业、城乡建设和社会民生领域,加快形成市场主导的内生型投资增长机制;坚持以目标倒逼任务,以时间倒逼进度,以督查倒逼落实,确保重大项目快开工、快投产、快见效。

  主攻大平台。把“二区八园”作为招商主阵地、投资主战场、发展主引擎,实施提级提速提规模“三提”工程,加快形成大开发大建设大招商的浓厚氛围。围绕打造国家级开发区目标,高起点开发建设宁波南部滨海新区,推动新区体制实质性到位、框架全方位拉开,推动通用航空、电动汽车、生命健康等领域的一批战略性项目加速落地,推动宁波模具产业园一期、沿海南线改造等项目全面建成,力争新区产值“两年翻一番、四年上百亿”。扩容提升科技园区,拓展延伸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重点推进中瑞、中欧等创业园建设,联动物流园区汽车生活广场、4S店集聚区,打造浙东最大的综合型汽贸城。抓好宁西生态工业园开发建设。整体推进宁海湾开发区循环经济和海洋旅游发展,谋划好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宁海产业园,确保新型建材、高清制油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构筑现代产业新体系

  做强工业兴实体。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实施“三百”引领工程,打造一批百亿产业、百亿企业和百亿强镇。狠抓产业培育提升。每年整合1亿元专项资金,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加快宁波生物产业园建设为引力场,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以通用机场落地为突破口,推动中国梦想城梦圆宁海。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向链条两端、创新前端、价值高端迈进。狠抓工业投资。扎实推进“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技术革新、装备更新、管理创新,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50个,完成工业投资70亿元。狠抓企业梯队建设。深化“抓大壮小扶微”工程,致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的龙头企业,构建金字塔型、动车组式的企业方阵。

  做优服务业提能级。着眼于构建县域旅游一体化,推动全域资源整合开发,促进各类产业整合嫁接,吸引多元主体整合参与,重点抓好裸心泉温泉度假中心等1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着眼于建设区域物流节点,加大物流园区投入,完善集疏运网络,引育一批物流主体,健全一批服务平台,推进一批码头站场,集聚提升一批专业市场,力争商品市场交易额突破100亿元。着眼于抢占信息经济新高地,按照全业态覆盖、产业链培育、差异化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电商换市”,实施电商市场主体“千百十”培育工程,建成运行电商产业园,打造电商经济宁海板块。着眼于培育城市经济新增长极,深入实施主辅分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月光经济,推动会展节庆与城市营销、产业发展互促共进。着眼于打造甬台绍毗邻区域商贸中心,统筹抓好城市商圈、商业广场(街区)、乡镇商贸中心和邻里中心建设,积极引进现代经营业态和新型商业模式,推动消费方式多样化发展,促进城乡商贸业提档升级。

  做精农业增效益。推动农业生产向新型园区集中。把三门湾现代农、渔业园区作为示范工程,高标准建设、宽视野招商,积极引进大企业集团发展现代种养业,打造国家级现代农、渔业园区。农业经营向新型主体集中。重点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公司、基地、农户抱团联合,建立与农户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的合作社联合社。农业流通向新型市场集中。加快构建农业电商体系,深化农超、农旅、农展对接,促进农产品拓市场。创新要素向新型农业集中。整合盘活农业资源、资产和资本,推进农业品牌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健全规模化的土地流转、一体化的产业链打造、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保障好“米袋子”“菜篮子”,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三)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区域竞争新优势

  向改革要红利。建立高效化的行政运行体制,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后的职能划转、整合和优化,推动综合执法向街道、中心镇延伸覆盖,推行财政绩效预算改革和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推进审批事项100%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编制好政府职能转移清单和购买服务目录,引导各类社会组织承接好转移职能。建立市场化的要素配置机制,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强化低效用地退出,推动要素资源向新兴产业、优质项目和高效企业集聚。加快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好投资、融资和市场经营主体作用,组建城投集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行PPP、PFI和股权合作等融资模式,综合运用债券、票据等融资工具,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建立一体化的城乡发展机制,按照多规融合的要求,抓好县域总体规划修编,健全城乡房屋征收办法,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完善园区与乡镇(街道)联动发展的财政结算体制,完成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

  向创新要动力。坚持以人才引领创新,充分发挥政策、生态、产业的综合优势,深入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5111”工程,深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合作等有效载体,培育引进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多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200名、市级以上创新团队4个。坚持以科技驱动创新,深入开展科技服务专项行动,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坚持以平台支撑创新,启动“宁海智谷”,谋划“千人计划”产业园宁海分园,强化科创中心孵化功能,建成综合数据中心。创建成为省知识产权示范县。

  向开放要活力。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强化招商引贸和外贸品牌培育,支持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先进装备、关键技术和重要原材料进口,争取设立海关办事处。全年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增长5%。加速企业“走出去”步伐,支持优势企业赴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加大区域合作力度,深入对接各类国家级开发区,积极融入宁波“港口经济圈”,有序抓好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在更高层次上借力发展。加强与12万在外宁海人的紧密联络,深度推进返乡创业,发展商会总部经济,将宁海人经济转化为宁海经济。

  (四)大力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新宁海

  “六治联动”促城乡环境更优美。不遗余力抓治水。全年投入35亿元资金,全面推进“五水共治”,打造宁波水质最清澈的地区。把治污水作为头等大事,严格落实河长制,建成“清三河”达标县,加快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加速建设城乡污水管网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下大力气整治颜公河流域水环境,努力展现“一江清水穿城过”的美好景象。统筹推进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抓好毛屿港综合治理和双盘三山涂围垦,三年内完成五大溪流治理。不折不扣抓治违。坚决打好“三改一拆”攻坚战,突出源头性防控,强化拆改建同步,建成“无违建县”。不留后患抓治气。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坚持禁燃限行、环境执法、废气扬尘整治多管齐下,加快“油改气”步伐,全面淘汰黄标车,让宁海的空气更清新。不容置疑抓治堵。狠下决心开展“三车”整治。以提高道路通行率、公交分担率、停车周转率为重点,加大市政道路、停车场站建设和交通节点改造力度,推行智慧交通、公交优先、绿色出行,最大限度缓解行车停车难。不可推却抓治乱。堵疏结合、整管并举,全面整治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停乱靠等现象,想方设法规范公共秩序。不怕亮丑抓治脏。紧盯城郊接合部、道路溪流、集镇区域、村庄周边等重点部位,强化电视问政、公述民评、媒体曝光,完善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立清洁环境的长效机制。

  “三级联动”促城乡建设更协调。把中心城区作为龙头来抓,致力于城市六大功能区块、六大节点,规划再优化、功能再细化、招商再强化,有序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围绕打造城市新地标,高规格开发建设新城市中心区,启动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推进湖西特色商业街区、天明酒店等项目转化落地,抓好宁海艺术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建新不忘改旧。以棚户区改造和危旧房整治为重点,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分片,成熟一块、改造一块”的原则,加快旧城功能提升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实质性推进城隍庙周边地块保护开发,扩大城中村改造区域范畴,完成桥下潘、大屋等村拆迁。把城镇作为关键节点,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方向,突出人文特色、产业支撑、改革推动,抓好“一路一街”为示范的城镇化“十个一”建设,打造一批经济强镇、旅游名镇、风情小镇。支持西店与中信集团合作开发西店新城,开展省小城市试点和卫星城市建设。推动宁西片区核心区规划建设。把美丽乡村作为有效支撑,整合各类建设资金,在全面推进“三村一线”的基础上,加快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建设提升,开展“中国美丽乡村”示范乡镇试点,打造一批更为精致、更具魅力的精品村落。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把基础设施作为重要纽带,加快构筑城乡快速交通路网,建成洋溪大桥、新客运中心,盛宁线力洋至城区段改道、越沙线削壁岭隧道提前通车;完善城乡供水供气供电设施,新铺设供水管网150公里,新发展可供气用户2800户,投运220KV霞客变。 

  “多创联动”促生态优势更彰显。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实现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满堂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复评。深入推进“四边三化”,以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林相改造为导向,建设“森林宁海”,建成省级森林城市。积极创建省清洁能源示范县,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建设一批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实质性启动茶山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前期。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加强生态空间管控,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完美结合。

  (五)大力增进民生福祉,创造美好和谐新生活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最重的责任、最好的政绩,坚持财政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标准只升不降,继续实施实事工程人大代表票决制,全力以赴办好民生实事。

  在提高保障水平中利民。发挥好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失业保险基金防失业促就业功能,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促进社会保险扩面提质,整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衔接好各类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行民办养老、医养结合新模式,推进一批高端养老养生项目,打造国家级养老养生示范基地。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住房保障体系,引导全社会转变住房观念,提高公寓房和货币安置比例,促进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联动健康发展。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支持慈善、残疾人事业。做好国防和双拥优抚工作,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在健全公共服务中惠民。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发展社会事业。让孩子享受更加均衡的教育,推进省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启动智慧教育建设,深化城乡联合办学,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做优做强职业教育。投入3.7亿元,加快推进正学、山水等5所小学、10所幼儿园建设,完成85%义务段学校标准化改造。让群众享受更加实惠的医疗服务,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实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完成梅桥医院、公共卫生中心主体工程,建成第一医院住院楼和新中医院。更加注重教育、卫生内涵发展,深化与“大院名校”合作共建,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培养一批名教师、名医师。统筹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建成婚育综合服务平台。促进流动人口结构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相适应。让市民享受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推动文化惠民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培育地方特色文化,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体育与旅游、健身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放大中国户外运动基地、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霞客游线“申世遗”的品牌效应。

  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安民。深化“四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推动“村务权力清单36条”更好发挥作用,推动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会治理,推动便民服务县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关心关注农村(社区)基层干部待遇报酬。注重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化解,抓好网络舆情研判引导,抓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抓好大信访大调解机制建立健全,保障群众利益诉求合理合法解决。深化平安宁海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联动化应急处置机制,坚决打击逃废债务行为,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安定的社会问题。高度重视公共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食品药品监管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既井然有序又生机勃勃,必须深化法治建设,加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我们将按照法治宁海建设的总体部署,强化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一是打造有限政府。立足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抓好“四张清单一张网”,切实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二是打造有为政府。加强对宏观形势的科学研判,善于从宁海实际出发,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坚持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沉在一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排解民忧,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提升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三是打造有效政府。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严格行政决策程序,规范行政机关合同。突出工作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核化,确保确定的目标、出台的政策、部署的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强化岗位对责、绩效对账、正风肃纪,持续改进文风会风,善于运用“工作十法”,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项目攻坚、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四是打造廉洁政府。坚决执行“八项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切实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资金更多的用在改善民生上。

  名词解释

  1、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处新阶段作出的新论述,其主要特征是“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即经济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创新驱动力、一些不确定风险显性化。

  2、四张清单一张网:即省政府致力转变政府职能,推出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浙江政务服务网。

  3、一打三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为修复振兴浙江渔场作出的决策部署,即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和违反伏休规定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开展渔船“船证不符”、禁用渔具和海洋环境污染整治。

  4、“四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即县委、县政府探索形成的以“聊天长廊”“百姓事马上办”乡镇(街道)一站通、“村务权力清单36条”“走村不漏户、群众考干部”为主要载体,集社情民意发现、群众诉求办理、权力监督约束和干部作风保障等机制于一体的,共同推进、相互促进的基层治理体系。

  5、双底线:即市委、市政府对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自营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8个主要指标增长率,按照各县(市)区自定目标和全市平均两个标准进行考核,对未达标准的均实行挂“红灯”制度。

  6、“一二三四五六”组合拳:即统筹推进“一打三整治”、“两美”建设、“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重点抓好治水、治违、治气、治堵、治乱、治脏和清澈水质、清新空气、清洁环境“六治三清”专项行动。

  7、电商“千百十”培育工程:即到2017年底,全县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市场主体总数超过1000家,销售超千万元企业100家,超亿元企业10家以上。

  8、月光经济:又称夜市经济,是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扩大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出的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区经济在第二时空的发展延伸,包括夜间文化演艺、旅游观光、教育培训、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展览展销等等。

  9、PPP、PFI:PPP即公私伙伴关系,通常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PFI即私人主动融资,与PPP模式类似,但更强调民间资金的主动介入。

  10、工作十法:指省委在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梳理提炼出统筹兼顾法、重点突破法、因地制宜法等10条各有侧重、全面系统的工作方法。

录入: 罗孙志   责任编辑: 张绍强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二)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一)
·代表委员热议“项目攻坚”
·代表委员热议城市交通治堵
·代表委员热议“狠抓落实”
·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预算审查委...
·围绕中心尽职责 服务大局促跨越
·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隆重开幕
·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 加快宁海...
  图片推荐:
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隆重开幕
放宽眼界 打开格局 推动“县域经济”跨向“区域经济”
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 加快宁海追赶跨越发展
围绕中心尽职责 服务大局促跨越
情系民生建诤言 集思广益谋良策
收获的是喜悦 感受的是希望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