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世界,需要我们去懂得! |
——走访部分自闭症儿童家庭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05月22日 10:07:53 |
●潘旭婷 他们对声音充耳不闻,但可以沉浸在优美的钢琴曲中;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但对一只小蚂蚁可以驻足许久;他们不愿意与人交流说话,但可以和一只可爱的小狗建立感情……像星星一样漂亮而冷漠?他们就是自闭症儿童——“星星的孩子”。 这些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全球有3500万人患有自闭症这种神经系统疾病。 今年的5月17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今年活动主题为“关注孤独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前不久,记者走访了宁海部分自闭症儿童家庭,感受他们潜埋心底的心声…… “长大后他能照顾自己,我就满足了。” 也许生活对于苗女士来说,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女儿已经是听力残疾,想不到现在儿子又……” 今年44岁的苗女士17年前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随着孩子一年年长大,家里的笑声也越来越多。但是后来,苗女士发现每次叫唤孩子如果声音稍微轻一点,孩子就没反应,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听力有问题。经过鉴定,孩子是听力4级残疾。“好端端的一个孩子居然耳朵出了问题,我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说起女儿,苗女士的眼眶不禁又红了。幸好的是,孩子一向乖巧懂事,虽然有小小的耳疾,但平时交流起来也问题不大。 因为女儿的缺陷,苗女士觉得孩子长大了,等自己老了,家里再添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以后可以照顾姐姐。2009年,苗女士生下一个可爱的儿子小雨,孩子长得虎头虎脑,惹人怜爱。儿子的出生,让这个家庭重又回到了每天欢声笑语的日子。当孩子一周岁的时候,看别家的孩子摇摇晃晃扶着大人迈开腿走路,嘴里能简单地叫唤“爸爸、妈妈”,反观自己的孩子,还是如几个月大的孩子一般,每天都安安静静的,极少发声,一直到一周四才开步。“刚开始我也没在意,因为女儿走路、长牙齿都慢。再说身边的人也都说,小孩走路、说话有快慢,让我不用着急,就这么耽搁下来了。” 到了3周岁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陆续上幼儿园了,但儿子小雨仍不会开口说话,连最简单的“爸爸、妈妈”都叫不全,大小便也如婴儿时期,不会自理。“这个时候我才开始有点着急,跑到上海去检查。”CT、磁共振、血……各项检查下来,医生诊断孩子身体的各项机能是没问题的,至于是不是自闭症医生也不敢下论断。后来,苗女士听人说,跟别的孩子多接触,以后可能慢慢会说话,于是她又把孩子送到了村里的幼儿园。不过,即便送去了幼儿园,小雨的情况并没有好转。 后来,在别人的引荐下,苗女士将儿子送到了刘氏康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经过一年的时间,孩子大小便能自理,有时候衣服也可以穿了。”苗女士说,如果儿子正常的话,今年9月就该读小学了。现在虽然和正常的孩子还有很大距离,但儿子的进步已经让苗女士很开心了。 “虽然眼下家庭负担很大,但为了孩子,我坚持让他在那边做康复训练。”苗女士说,现在家庭的收入主要靠丈夫打工,女儿马上要升高中了,压力确实很大。“幸好有政府的扶持,儿子每个月有1500元的康复训练补助,女儿也有每年1000元的助学补助。”苗女士说道,眼下日子虽然很难,但为了孩子还会坚强过下去。 “我不求以后儿子能出人头地,只希望他健健康康,等我和他爸爸老了,能自己照顾自己。”这是苗女士最大的愿望,也道出了一个母亲潜埋在心底最大的祝愿。 “就等着他能主动跟我说句话” “孩子在刘氏那边做了5年康复训练,这5年来,我每天都在期盼,盼着他能主动跟我说句话。”说起儿子小佳,叶女士的眼眶不禁红了。 2006年儿子小佳的出生,让叶女士一家开心不已。“儿子出生后,全家人都很开心,胖乎乎的,人见人爱。”孩子成了叶女士最大的事业,婴儿时,担心儿子冷着、饿着,孩子稍微有点头疼脑热,叶女士就整夜睡不着;长大了,看着儿子蹒跚学步,到独自奔跑,叶女士的笑容像所有的妈妈一样,满满的幸福都写在脸上。 “儿子小时候走路、长牙齿都跟别的孩子一样,就是说话慢。”叶女士说,刚开始自己也没在意,大家都说男孩子开口晚是正常的。叶女士发现儿子总喜欢一个人玩,别的孩子叫他也不理会,总以为孩子性格内向。“发现孩子有问题是他4岁的时候,别的孩子读幼儿园,什么都会说,但是我儿子却连最简单的‘爸爸、妈妈’都叫不来。”在别人的建议下,叶女士带着儿子到上海做了一番检查,后来医生诊断为自闭症。“这种毛病,不像别的,吃药打针就会好。对这种病,我们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孩子一年年长大,如果还是像现在这样别说生活自理,连最起码的开口说话都成难题,那他以后怎么自立?叶女士的眉头越皱越紧。 “反正只要谁说对自闭症有效果我们就尝试,跑了不知道多少家医院,孩子也跟着吃了不少苦头,但情况并没有好转。”叶女士说,在孩子5岁的时候,送进了刘氏训练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听从指令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到让他叫一声‘爸爸、妈妈’,我们等得太久了。”叶女士说,将近5年的训练时间,现在孩子能听懂简单的指令,譬如让他叫人的时候他会叫,但是还不会主动跟你说话。 “现在孩子每个月要花3000元左右的康复训练费,家里还有一个一周多点的女儿,家里全部的收入都靠他爸爸外出打工。”叶女士说,生活虽然很苦,但只要看着孩子一天天、一年年进步,心里还是很宽慰。“政府对我们这样的家庭非常关心,每个月还有一部分补助,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能慢慢好起来,长大了能自立。”叶女士说。 “别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的孩子” 这两天儿子小晖有点感冒,父亲潘先生带着儿子到医院看病。“因为孩子会吵闹,大家看着七八岁的孩子大吵大闹,总会以一种异常的眼光来看,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儿。”潘先生说。 潘先生说,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一周多点就会走路,说话也说得早。“但是到了2周岁的时候,说话、运动好像都退步了。”潘先生说,孩子越来越不会说话,而且总喜欢独自一个人走来走去,叫他也不理人。潘先生发现后,马上带孩子到北京儿童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诊断是自闭症。“当时听到这个病后,整个人都懵了,脑袋里一片空白。”为了给儿子治病,潘先生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只要有一线希望,自己绝不放过。“刚开始我们都是在上海做的康复训练,后来听说象山有,就又跑到象山,现在宁海有了康复训练中心,就一直在那里。” 几年的康复训练做下来,儿子小晖的情况似乎并没有好转。潘先生说,以前儿子还会说几句,跟他交流的时候眼睛会看着你。现在连话也不怎么说了,而且跟他说话,眼睛看都不来看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听说石家庄有一个康复中心还不错,最近正打算带着小晖去试试。”如果说潘先生是对儿子疾病的担忧,倒不如说是对孩子未来生活的担心。他告诉记者,现在自己还有一个一周岁多点的女儿,儿子长大,如果还是这个样子,光靠妹妹照顾也不行啊,最关键的是自己能独立。“现在有时候走着走着,他就不回来了,所以大人一刻都不能离开。得时刻提醒他大小便,带他回家。如果一直这样,等我们老了,妹妹也会照顾得烦起来。”潘先生忧心忡忡。 除了对儿子未来的担心,在采访中,潘先生也希望社会能对这样的孩子多一点包容和关爱。“我们的孩子只是迷路了,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让他们早点回到正常的道路上来,哪怕慢一些,也没关系,只要他们能和普通孩子走在同样的路上……”潘先生道出了所有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心声。 他们只是“迷路”的孩子 “自闭抑郁只是一种人格特征,或是一种情绪状态,而自闭症是一种先天发育性的疾病,这是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发生的。自闭症也不等于弱智,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智力发育都正常,有的甚至高于正常人。”县妇保院儿保专家介绍,只有存在三个明显临床症状的才能称之为自闭症,一是社会互动性交往障碍,即不会与人互动;二是语言沟通障碍;三是有局限、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因此,与他们交往时,一定要理解他们一些怪异的行为,譬如不理你、表情淡漠、情绪不稳定等。 随着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自闭症患儿,我们不想让星星的光芒独自暗淡,想让他们融入我们的世界,而我们除了做到不歧视、不排斥、不抛弃、不恐惧,就是用爱和温暖让他们敢于挑战孤独。 “我们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自闭症儿童公益事业中,关心他们,用爱温暖他们,让他们拥有挑战孤独的勇气。”县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拥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生活特别艰辛,他们在社会、经济、心理方面承受很大的压力,希望社会各界都能更多地了解自闭症,给自闭症患者和家庭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所以,他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为自闭症儿童做点什么,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拥抱,或者陪他们做一次康复训练,再或者走上街头,倡导更多人尊重、呵护他们……愿整个社会的爱能照亮他们紧闭的心扉,让这些孤单的天使早日融入五彩斑斓的世界。 自闭症的孩子是特殊群体,也是弱势群体,他们有权利享受正常孩子的一切待遇,这是我们社会尊重生命的表现。关爱自闭症儿童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一颗宽容慈善的心来对待这些孤独的孩子。如果哪天在公共场合遇见这些孩子,我们可以亲切地跟他们问好,理解他们的好动和安静,给予他们一个自由接纳的公共环境,这是所有自闭症家庭的愿景。 让这些“星星的孩子”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样,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上课,与同龄孩子们快乐地嬉戏,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
录入: 李格格 责任编辑: 李格格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