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的时光 |
——访前童木雕手艺人童献松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4月28日 08:35:49 |
见习记者潘璐璐通讯员严洁 白墙黛瓦,微风细雨,漫步在四月的前童古镇里,除了浓郁的豆腐味儿,还能闻到一股木质香。前童镇的木雕技艺早已闻名遐迩,现仍有几位木雕匠人,将他们不凡的手艺,展现在房梁、屋檐和窗沿上。 走进古镇木文化艺术馆,迎接记者的是一座近2米高的徐霞客像。木雕匠人童献松“躲”在人像后,聚精会神地组装一艘龙舟。工作台上摆着锉刀、砂纸和其他叫不出名的木雕工具。屋子里陈列着木雕和根雕作品,一艘大气磅礴的龙舟特别引人注目。 “17岁接触木匠是为了生存,18岁学习雕刻是为了生活。”童献松说,上学时喜欢绘画,但家里条件不好,只能外出学手艺赚钱。有一次偶然在山上捡到个毛竹根,仔细瞧了一番后,一幅山水画就浮现在了眼前。“我看那木头天然的纹理,像极了河流和山脉,在这搭一块木片当做桥,很像前童。”那一刻,童献松回想起前童的山水风光,曾经痴迷的绘画,断然决定回乡学木雕,要在木头上雕出前童独有的小桥流水人家。 木雕程序多,工艺繁琐,绘图、镂空、凿眼,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这就需要吃饭的家伙“钢丝锯”给力。童献松拜师后学的第一门手艺就是制作钢丝锯。0.4毫米的钢丝上,每隔几毫米,就要四个面转着圈地打锯齿,距离要刚好,前后要对称,深浅要一致。“虽然有过一年的木匠基础,但做第一把的时候,用力不均,钢丝都敲弯了。”童献松笑说,看似简单,每个工艺都有学问,比如镂空弧形图案时,每一锯都要注意变换角度,掌握分寸,组装零件时也要凿凿挖挖,进行细微的调整,甚至要预见组装后的样子,这活考验的就是耐心和眼力。 三年学艺结束,童献松交出了第一件独立完成的作品,一座高1.2米的七层宝塔,“作品完成时,我就知道一定卖得出去。”果然,作品获得认可顺利出售,他在木雕手艺上信心大增,开始接触龙舟制作。俗话说,三分画线七分工,店里大气磅礴的中华龙船,花了近三个月绘制图纸。龙船以“清朝乾隆游江南”为主题,立有人物188位,龙凤呈祥图288幅,宫灯188盏,耗千余工完成,这艘“盛世龙舟”获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金奖。记者看到,仙鹤、鲤鱼……每一个窗花不尽相同,几扇小门还能开关,神龙顺着桅杆盘旋而上,鳞片龙须栩栩如生。童献松解释,龙舟上的装饰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蕴意,其昂首奋进的姿态、乘风破浪的豪情正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傲气。 除了木雕,店里还摆着几件根雕作品,根雕与木雕不同,是基于材料原本的形态进行二次创作。根雕“山水人家”是童献松一直舍不得出售的作品。“这是以我外婆家为背景制作的,家门口就有这样一条山路,一座石拱门,一口井和一条黄狗。”童献松说,可惜老家的旧房子已经拆了。雕刻的意义就在于定格时间,将记忆永远地保存下来。“前童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就是我想要留住的画面。”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