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雁苍山 > 文林诗海 正文
     高级检索
 
《黄金时代》:灿烂的生命与丰富的苦痛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11月06日 09:42:54

  颜燕燕

  提起文坛女性的理想形象,书本里、荧幕中总过早地教给了我们“样板”。那些在“五四”时期,一身素衣,动辄激情讲演,与热血男儿一起投身革命事业的巾帼英雄们总在我的脑海里熠熠生辉。或许正是这样根深蒂固的“灼见”,导致我在十多年前初闻萧红,便对一心求稳不谙政事的她和她的文字,始终“嗤之以鼻”。直到影片《黄金时代》问世,在导演许鞍华先生的个性呈现下,我才得以消除偏见,重读“其作”,顿时“眼前一亮”,再品“惊艳不已”。那些看似平缓柔软的流传文字,实则隐藏着她内心的“惊涛骇浪”和人生黄金时代的精神伤痛。正是这有意无意的精神伤痛和独特的生命体验,让那个时代的萧红和她的文字呈现出了别样的风采。

  影片《黄金时代》正是“复原”民国才女萧红一生追求婚姻自由、思想解放和个体发展的颠沛流离凄美故事。通过萧红《呼兰河传》里的文字表达,巧妙运用主角独白和好友旁白的形式,采用倒叙、插叙等叙事方式,成功地将萧红短暂的一生进行了“碎片化”似的横纵交叉又极为连贯式的影像呈现。同时向观众勾勒出了民国时期在新思想的启蒙之下,知识女性在父权制社会残留的思想枷锁中,苦苦挣扎,渴望进步,勇于追求自由和情感生活的一幅个人画卷。萧红用属于个体生命黄金时代的苦痛书写自己的璀璨人生,那极富代表性的充满丰富苦痛的生命,不仅为她自己而活而灭,更为后世女性精神觉醒与人格独立敲响了“警钟”。

  影片中,在萧红短暂一生中,她有太过于独特的人生体验,幼时与父母的疏离、成人与家庭决裂到孤苦无依、背井离乡,最后又遭遇爱人背叛,她似乎一直生活在丰富的苦痛中,情感和精神饱受摧残和折磨。父亲的吝啬与冷漠,母亲的早逝,让少年的她过早的成熟和独立,她对原生家庭的温暖与爱的希冀早已褪去,对父亲武断终止她的学业安排婚事的行为异常不满,对于少年的萧红而言,知识远远比婚姻家庭重要得多,于是她选择跟随表哥陆哲舜赴北平求学,但在那个小小呼兰河县,在那个婚姻大事父母做主的年代,怎么会容忍女性离经叛道之举,最初与异性出逃求学,在家族父老眼里已是“耻辱”“丑闻”,正是少年萧红的鲁莽抗争的举动,揭开了她灿烂生命中丰富苦痛的“序幕”。

  脱离家庭,奔赴远方,生计问题、情感归宿不可避免地成为萧红的新难题。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她是矛盾的,她的所作所为属于新时代,但生计、婚恋观又总被父权制社会文化体系所掣肘,而且越挣扎越痛苦。萧红这种矛盾不定的心态又不断酿出新的苦痛,她始终没能做出情感觉醒。穷困潦倒之际接受未婚夫汪恩甲的接济,怀孕后却遭抛弃。生活无头绪时,又巧遇精神伴侣萧军,先后遭受没完没了的情感背叛与精神折磨,无奈之余匆忙选择与端木蕻良远走武汉。自己同端木蕻良的情感,最初她希冀:只想过正常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但最终她给出不离开的理由:筋骨若是痛得厉害了,皮肤流点血就没什么了。“如果这个时候给萧军发电报,他一定会接我回去的。”由此可见,影片中的萧红虽言行举止受到新思想的感召,但她骨子里依然没有走出统治中国千年已久的父权制社会文化体系编织的牢笼。她将生活的希望与热情、写作的动力与生命过分地寄托在爱人身上。可这样说萧红的婚恋观却又显得苛责,平心而论,当时当下,女性的婚恋观又如何,父权制社会的文化思想难道已经踪迹全无了?遑论她和她身后那个处在新旧更迭的时代女性。

  不过说到家庭婚姻,相较同时期冰心、丁玲而言,萧红的命途实属不济、红颜早逝。影片中,萧红先后历经家人情感的淡漠与疏远、浪漫爱情的苦痛与折磨、文学创作的孤独与悲怆、过路世人的白眼与嘲讽、生离死别的恐惧与不安……丰富的苦痛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不断交织上演,她想摆脱却始终如影随形,这让她恨也不是,爱而不得,即便在最幸福的时光,她的情感仿佛总是孤独无依、无处栖身,最终这样孤独寂寥的情怀,精神的苦痛统统自然地流露在笔端,她不是在创作,她只是用柔软真实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境遇。而这从她流传在世的散文、著作中都可以找到“蛛丝马迹”。正因那丰富的苦痛,让萧红在文坛独树一帜。她留给世人的精神世界极其丰富有趣,充满人文情怀又不失自由浪漫。

  影片《黄金时代》为观众所解读和借鉴的东西,的确有很多,萧红早年生活环境、长大后的生活境遇、身体状况,让她在“一场伟大的解放运动”面前,始终无法与同时期的知识女性一样勇于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最终,她为求安逸逃避的苦痛变相袭来,她最终没有逃过“生命不会长久”的“预言”,在丰富的苦痛中耗尽了最后的一丝气息。

  幸运又或是悲剧,活着的萧红并没有给出正面回应,临终之际依然执著于她那未完成的写作生活。影像中导演许鞍华借助《呼兰河传》萧红的口吻,对她一生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诠释:“我家有个后花园,虫子叫了……花儿醒了……一切都活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黄瓜愿意结一个果就结一个果,如果都不愿意,那就一朵花也不要开,一个果也不结,也没有人问它。”这或许是那个在漂泊苦旅中特立独行坚持自己,坚决不向浮躁、媚俗尘世低头的萧红的真实写照。丰富的苦痛,成就了璀璨的生命,有的人虽然逝去,但是精神长存现世。生前名亦或是身后名,不管怎样,命运和时代带给萧红,留给后人的都已足够。

录入: 袁银泽   责任编辑: 袁银泽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岗村结对”姊妹护航 美丽庭院再...
·千人广场舞 舞出新风采
·我和秋天有个约会
·县政协送文化下乡
·日历:时光留下的脚印
·乡村小广播传递发展“好声音”
·智慧医疗走进社区居民生活
·梅林街道大力推进软弱落后村整顿...
·跃龙病媒生物预防控制通过市级考...
·桃源街道倾力打造“标配版”群租房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