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楼、八角楼巷、八角楼古井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11月19日 10:33:34 |
王方 城东八角楼巷很老很老了,这恐怕是八角楼古井给我造成的印象。不过,我记事起,八角楼巷得名之肇的八角楼,已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形。 《宁海县地名志》载:八角楼巷北起白石头路,向南折东至环城东路。长430米,宽2至4米,卵石路面。该巷原有古建筑八角楼,故名。 另据《白石村志》:八角楼遗址在八角楼古井北首,城东小学幼儿园内。明洪武八年(1375)华九叙建。清光绪《宁海县志》又载:华九叙,同陈与可入觐,命以官,不受,赐名“常春老人”,归,建八角楼,额曰常春。 华九叙学问渊博,不受功名利禄。年长,邑里公举其贤能,明太祖亲自召见,赐官不受,归家后在宅北建常春楼,楼为八角形,俗称此楼为“八角楼”,之后,附近巷井就以八角楼为名,一直延袭至今。 宋元间,华姓聚居在今八角楼巷一带。八角楼巷北首,还有一处“华家小祠堂”,后改成白石大队晒谷场。华九叙祖、父辈均任朝廷要职。华九叙德高望重,却辞官在乡,应该属于“员外”——官员编制之外的名人。华九叙后人中,有一名伶华维扬,东门人惯称“大扬”,以“革命样板戏”年代扮演杨子荣名震一时。 方孝孺友人、明初太学生杨觏曾写过一篇《常春楼赋》,描绘此楼高大雄伟,四周景色宜人。八角楼历经明清两代,可惜在民国初年坍毁。我就读城东小学时,尚在幼儿园厕所前见“瓦砾爿”一堆,人称“高坛头”,据说就是八角楼遗址。我们一班小人,每天在“高坛头”嬉闹,却不知底下埋葬着锦绣文章呐! 八角楼巷最扬名的,就是八角楼井。此井外表普普通通,石砌井栏,卵石井壁,其水却夏不盈、冬不涸,清冽异常。我家住道义坊巷,离八角楼稍远,一般用水去白石头井担。但每年浸年糕的用水,大人必叫我去八角楼井担,盖因其水浸过的年糕,即使到上春头,也不会“脚丫凝臭”。 由于水好,到八角楼井打水的人永远是那么多,小小的井栏总围着一圈人,也总有人井绳绷断,铅桶沉底。那年月,铅桶是“值钿家生”,不舍得丢弃,就用水钩担拼命捞。实在捞不起时,人们就会去井边住户请一个名“全”的人帮忙。那“全”瘦高个,有点谢顶,是个热心人,捞铅桶有一手,以一天之内帮人捞起6只铅桶成为“网红”。有时正吃饭间,有人来叫捞铅桶,他也饭碗一扔,操起长竹竿奔到井边,惹得老婆嘟嘟闹。那时没有“物业费”一说,“全”帮人捞铅桶完全免费,事成之后一声“劳驾你呐”,就是最大的收获。 上世纪70年代,八角楼巷内办起“白石医药仪器厂”,部分村民进厂当工人,多少高兴呵!该厂效益蛮好,积了点钱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看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厂长潘国贤蛮爽气,干脆把电视机搬到二楼阳台上,大家在楼下道地随便看,几百双眼睛盯着小小的黑白图像,照样看得有滋有味。 世事沧桑。八角楼巷、八角楼井躲过了东门大拆建,还是没躲过近几年的“棚改”——我亲眼看到井栏被铲车撬翻,可怜巴巴地躺在烂糊泥中!八角楼巷也被新矗起的“春景花园”所替代,香消玉殒。只是常常想起帮人捞铅桶的“全”,还安好否? 八角楼、八角楼巷、八角楼古井,就这样从活的实物变成死的文物,最后变成被抛弃的废物。惜乎! (留住缑城记忆 县征收办联办) |
录入:袁银泽 责任编辑:袁银泽 稿源: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