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现存古碑一览(下)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9年06月17日 10:47:10 |
滕延俊 7、陈韶烈士碑 民国二十年(1931)立,原辛岭乡暗岩村路廊外。正文题名:节炳日升。撰文:张难先。书体:行书、正书。碑体:高1.78米,厚0.15米。描述:碑立于县城西门外暗岩,红石质。文革中,该碑被移用为轧米机座。上世纪八十年代,县文物普查组发现,立回原处。碑上部分字迹受损,并钻有五个螺丝孔洞。字迹大体尚存。碑旁两根石质挽联受损严重,下联上部断,三字无存,县长李涵夫题。 名宦名贤碑 1、陈长官下狱自作诗碑 县藏。书体:正书。碑体:高0.9米,宽0.6米,厚0.08米。文献记载:光绪《宁海县志》。此碑红石质。残存右面大半截,除正文题名外,为直行七言诗5句,缺损3句。五代时吴越国钱鏐增科赋,宁海县陈长官犯上冒死请减。钱王怒捕陈长官下狱,终不屈而亡。 2、孤忠完节碑 内容为“有天地不可无此孤忠,亘古今仅仍得斯完节”。明天启二年(1622),县藏。书体:行书。碑体:高0.97米,宽0.48米,厚0.1米。无文献记载。工部尚书兼右佥都御史、河道总督张九德撰写。原藏方正学祠。祠内原有多块凭吊方孝孺的诗文石碑,此即其中一块。 3、缑城口去思碑 明崇祯四年(1631),县藏。撰文刘宠龙。书体:正书。历史纪年:明崇祯四年(1631)。此碑红石质,直行,共28行。每行34字,现残存上部大半截。此碑是为纪念修义井的明万历宁海县令吴莱。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反,将方孝孺凌迟死,死于宁海邑城之方氏族人,有义士马子同收其残骸,投入井中。明万历间,知县吴莱建义井。此碑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公安局看守所发现,由文物普查组征集。虽缺损文字较多,但能读懂其意。虽在纪念吴令,却也凭吊方公,旨在崇扬正气。 4、凭吊方孝孺读书处石碑 清代咸丰十年(1860),岁次庚申年,候补同知知宁海县事许瑶光,碑上字迹依稀可辨。嵌立于跃龙山方孝孺少年时读书处西次间墙壁上。 5、过方忠文故里诗碑 清嘉庆二年(1797)秋九月。南康谢启昆立。上世纪九十年代,县文物办发现于城关西门方祠,并征集。县藏。 6、方祠凭吊碑 清同治甲戌(1874),发现于城关西门方祠,县藏。 7、五公祠事实碑 清乾隆六十年(1795),县藏。撰文:东隅士民。分两块,红石质,长方形。书体:正文。历史纪年:清乾隆六十年(1795)。碑体:高0.93米,宽0.52米,厚0.07米。无文献记载。此碑原立于县城东门外镇宁庵旁的五公祠内。上世纪八十年代普查中征集,现祠已改建。从中可考证历代廉官的政绩。 8、方孝孺故里碑 此碑为光绪年间台州知府陈璞书丹。立溪上方村。 9、方正学读书处碑 1921年立,县藏。撰文:袁葆元。正书。历史纪年:孔圣二千四百七十有二年(1921)。碑体:高2.12米,宽0.75米,碑座高0.3米。此碑原在跃龙山方正学读书处,红石质。袁葆元为民国年间东门士绅。碑文凭吊方孝孺的凛凛正气和求学精神,也记叙了当年重修读书处的情况。 10、屠公祠碑记 清光绪五年(1879),立力洋镇叶家村。 11、阮将军碑记 清嘉庆四年(1799)立长街留云亭内,嵌于西次间后墙上。阮千总,清巡检司千总,宁波人,捕海盗身亡。书体:正书。碑额:高1.58米,宽0.69米,厚0.15米。无文献记载。该碑为红石阴文,直行,每行53字。上半截清楚,下半已剥缺多字。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文物普查组发现。碑文记叙了清宁海营千总阮将军驻守长亭及被流寇所害的情况,时在康熙九年间。当地民众为其立祠,并刻碑以志之。 12、贡元石碑 清光绪(1875-1908),城关市门头出土。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关龙灯墙居民在挖墙脚深4米处发现,文物办当场征集。碑上有“光绪贡元”铭文,贡元为何人,尚待考证。 13、孙公遗德庙碑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此碑为南宋右丞相叶梦鼎撰,县令陈肖孙书,明嘉靖二十八年孙保歇重立。碑高1.6米,宽0.8米,厚0.15米。西店镇樟树村福佑庙内。红石质,额首及缘线镌刻龙纹。阴文,直行,共21行,每行49字,完整。1983年于西店镇樟树村发现。内容提要:碑文记叙了唐浙东统兵防御元帅孙公棐疾终于营,其子孙得遇始居樟树村,为孙氏始祖。为此,其后人造庙立碑以祭祀之。价值评估:该碑文记叙了一个重要的史实,唐末袁晁寇台城,孙公棐同麾下追至宁海紫溪洞将其歼灭。光绪县志有载,存疑。 14、罗君生祠记碑 秦观撰。高1.76米,宽0.81米,下有须弥座。正面上部,篆刻《罗君生祠记》;正书,计525字;落款“淮海居士高沙秦观撰”。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邵伯镇中学内。生祠,为活人所立祠庙。据碑文可知,祠主“罗君”,名适,宁海人。北宋元丰(1078-1085年)年间,罗适曾任江都(今江苏扬州)县令,颇有政绩。 15、段祺瑞题墓碑 童保喧墓位于跃龙街道水车村外,墓体坐北朝南,墓石由民国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题。 16、谭延闿题墓碑 杨成墓位于黄坛外山中,藏风隐水,左环右抱,地形奇巧。墓主杨成和夫人陈氏。杨成(?-1928),黄坛杨人,为保定军校毕业,国民党国防部第三检查团团长,黄埔军校教官,陆军少将杨榆椿之父。墓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墓面石为谭延闿所题。谭延闿(1880-1930),字祖庵,湖南茶陵人,1928年任国民党政府主席,10月任首届行政院院长。 圣谕圣旨碑 1、前童《圣旨碑》 前童童氏宗祠内。石碑高1.94米,宽0.84米,刻于明天启四年,碑头刻有“奉天诰命”四个篆体大字,碑文约260余字,记载了明熹宗敕封当时在京为官的前童人童应斗夫人葛氏的内容。 2、城关《杨辕奉敕碑》 明景泰元年(1450),城隍庙内。碑高1.85米,宽0.74米,厚0.17米,碑额刻有双龙抢珠及篆字“奉天敕命”。此碑为圣旨碑,石质为汉白玉,碑额左右刻高浮雕双龙,篆额“圣旨”两字,正文用正体。直行,共12行,每行30字。内容提要:此碑为圣旨碑,系明景帝为追赠宁海城东人、官顺天府通判的杨辕之父母的敕命。据传,当年官员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价值评估:此碑与宁海的其他石碑不同,首先是碑质选用了汉白玉,有很高的档次。其次,它是一块刻写皇帝敕命的圣旨碑,它的规格也不同与民间一般的石碑。到目前为止,用汉白玉刻写的圣旨碑在宁海仅此一例。上世纪八十年代文物普查组发现并征集。 3、圣旨台州府祭邑告城隍文 圣旨。明洪武三年立。此为祭告孤魂野鬼碑。 4、旌赐义门石匾 清道光(1821-1850)西店镇集义堡村。石匾由奉化孙仕林书丹。孙为奉邑进士,乾隆间人,安徽知县。与太公善。西店镇集义村邬氏的“旌表义门”,是宁海慈善事业最突出的一例。邬成童于明代正统八年(1443)一次捐粟二千石,祖孙三代均受到皇帝的表彰。宗祠仍保存着“旌表义门”石匾,并建有泮池、书院,至今古韵犹存。 5、天官第石碑 位于城关西门,原称营前,为明代吏部郎中潘颖立。 6、一门三节碑 东岙王氏宗祠。 7、义井碑记 2000年在县城隍庙后宫僧房发现义井碑,纵向对裂,背面无字,县藏。非明万历年(1592)知县吴莱碑“方氏义井”碑,也非至民国七年(1918)知事王宝璜偕邑绅袁葆元等所立之碑,可能是民国年间的废碑,据传为东门王韶英所书。 名人墨迹碑 1、杨氏祖阡碑 宋状元毛自知题,杨氏宗谱有载。杨氏六世孙复刻铭于碑。此碑铺在黄坛花心穴附近樟树脚桥下,字有脱落。1983年10月8日,储建国发现,并报文物办。毛自知(1177—1213),衢州西安(今属浙江衢县)人,祖籍广西富川。生于南宋淳熙四年(1177)丁酉三月二十五日,清漾毛氏第31代孙,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乙丑科状元。为江西历史上第二位文状元。光绪《宁海县志》选举表载:应行之,宋开禧元年乙丑进士,登毛自知榜。 2、永乐院碑记 北宋罗适撰。原位于桑洲镇外岗村东南面蒋山上,1984年,文物普查组在村庄井旁发现,此碑当时移作洗衣板。后由永乐寺僧人抬入永乐寺内,碑文见光绪宁海县志。碑中记述了从梁天监的海云寺及改称永乐院的沿革情况。罗适治平二年(1065)登进士,官至提点两浙刑狱,提点京西北路刑狱等。 3、桐山桥碑记 罗适题。光绪《宁海县志》载唐仲友题。唐仲友(1136—1188年),字与政,又称说斋先生,金华人。绍兴年间进士,曾知台州。 4、娄寿碑(拓片) 玄儒娄先生碑。书体:隶书,历史纪年:东汉熹平三年。县藏。碑额:玄儒娄先生碑。隶书。历史纪年:东汉嘉平二年。全称《玄儒先生碑》,东汉隶书碑刻,嘉平二年(173)建。 5、钱梦虎夫人墓碑 清道光二年(1822),冠庄独山。钱梦虎,字茂林,号啸岩,清乾隆二十五年生,宁海城关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登武进士。赏戴花翎,授广东提督。清制,一品官诰封夫人,此碑为其夫人之碑。 6、奠基石 民国。原国民党县党部遗址出土,石墨园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征集。 7、马晋三墓碑 民国,姜熊书丹,大佳何镇老文昌阁旁。上世纪八十年代文物普查中发现,姜熊为深甽书画家,药房店主。 |
录入:袁慧敏 责任编辑: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