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邦徳“文墨宁海”观后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0年10月23日 15:24:05 |
陈剑飞 我和邦德同村同生产队同学,又都爱好文艺,共同语言多,走得近密,可说知己知彼。书法于我是外行,但他在宁波的几次个展,只要有时间,都赶去凑热闹,但毕竟是蜻蜓点水,也写过不那么透彻的展评文章。而这次“文墨宁海”就放在家乡宁海,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越看越亲切,越看越入味,如同进行了一场促膝长谈。 事实上这场“文墨宁海”是继在中国美术馆、宁波博物馆等展览后的一波延续。和前几次相比,这次“文墨宁海”书法个展把邦德推到了故乡的岸边。它所翻卷起来的不仅仅是书法艺术自身裹挟的力量,更是一份游子回归故土的深情向往,是寻找故乡记忆和祖辈栖息地执着的愿望。? “文墨宁海”展区分为AB两厅,B厅是“文墨宁波”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部分作品,其“师古厚基”和“古道新履”两大板块,基本上不脱一个“古”字,哪怕是在新材媒上的实验性书写,仍散发着古香古意。而A厅是专门为宁海的历史、古村落、山水风光、画家潘天寿与宁海的地域文化所书写。一个展室接一个展室地看下来,仿佛是在翻开一本厚厚的书,一个章节接一个章节地阅读着。那无声的文字透出厚重的史实,那浓墨的香味飘逸出孜孜的故乡情与游子意。我总觉得不光在看一个书展,而是在乡情的波涛中游弋,让人沉迷而深深地陷入那松软的沙滩地,脚底下有无数次的微振与颤动的感觉。 林邦德选了宁海二十个古村落直幅书写,结体变化多端,行草篆隶与金文皆备,以至看起来不单调与重复,倒是可供有心人去揣摩他书写时的良苦用心,以及在结构方面的技巧和章法的能力。在这二十个古村落中,又选了“长街”“山头”“大湖”“西岙”“岳井”这五个长街镇里的村落,占了书写的四分之一,因为邦德是长街岳井村人,才把落笔侧重于老家的那片乡土。乡情是一团走得越远,思念越深的稠墨,他的选择既是一种无意,更是情理使然。而在“山水宁海”板块,他撷取了古代文人雅士与当今诗人们吟颂宁海山水风光的作品,成为书写内容。望着他所书写的跃龙山、梁皇山、盖苍山、王干山、伍山石窟、浙东大峡谷条幅,观看者眼前就会涌现出熟悉的景观和山相,他在线条中拉出的不止是墨色,更是一份故乡山水的源头与脉络。 在“寿者宁海”板块里,邦德独独把画家潘天寿作为唯一的书写,不杂其他。这里面有他个人的情缘在,因为他夫人的爷爷受惠于潘家的恩育,有一种感恩。另外,这也是一种艺术传承。潘天寿作为宁海近代最重要的乡贤,中国山水画四大家之一,其人格与画品在美术界备受推崇,其霸悍的画风处处透露着宁海人的硬气精神,邦德亦如此。 在“文墨宁波”中,也有不少宁海文化名人的斗方,如胡三省、方孝孺、潘天寿、柔石。这些书法作品形式和内容多变,有诗,有事迹,让观者在观看过程中,能获得特别的愉悦感。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文墨宁海”整个展厅的背景色调和视觉冲击力最强的部分。展厅整个墙面用蓝灰色调重新刷了以后,让观看者踏进展厅,就获得一份宁静视觉的心理感受,海静境宁是宁海县名的内涵所在,这份宁静来之不易,今天在展厅里我们重新又得到了那份宁静的美。在整个看展过程中,视觉冲击力最强的,当数草书长卷《宁海长联》和杨东标老师撰的那篇《宁波赋》,还有行草榜书“书藏古今事,港通天下名”的宁波城市口号。一头一尾安排在A区展厅里,让人先睹时一怔,最后又一怔。这样的安排让书展获得了观赏上的视觉高潮,中间是一波又一波浓浓的古村乡情、山水风光和名人佳事的波澜。同时又有邦德自传式的照片与成就介绍穿插,让整个展览空间具有如沐春风的活力,具有视觉上极佳的可看性。 最后我想说的是,“文墨宁海”书法个展的核心诉求到底是什么呢?按照邦德的名声,可以不在县城开个展,也不必费这么大的精力来操办这费心耗力的事情。我想一定是有很多原因促成这件事,但最核心的原由,肯定是那份化不开的浓稠故乡情结。这个为特定地域书写的“文墨宁海”书法展,他就是当作一次向乡土乡亲以手加额的致礼。或者说是用他独特的书法技艺,在宁海这块家乡的土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乡情印迹吧。 |
录入:袁慧敏 责任编辑: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