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童镇中心小学五(3)班 王锦灏
我的家乡在古镇前童竹林。家乡的一切,在我的心目中都是美好的。不必说村子里那棵古老的大樟树,不必说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单是那条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的小溪,就带给我无限乐趣。
家乡的小溪,不宽,只有十几米,像玉带一样嵌在山脚下。它没有大海那样波涛汹涌的气势,也没有黄河长江那样蜿蜒长卧的风姿,它细小、普通、平淡,不被人们所重视,只从老人的口中得知,它叫剡溪。
但是它很美。微风吹过,平静的水面就会荡起涟漪,阳光下,像鱼儿闪着金鳞在游动。其实,溪里总游着一些鱼儿,当你把手浸没在水中,它们便会擦着你的手指,匆匆逃走。
溪边有一片茂密的松树林,松树倒映在溪水中,它们像是对着一面碧绿的镜子,小心地梳妆打扮,连一枝一叶都不落下。树上住着许多不知名的小鸟。每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大地时,林间的小鸟就开始啁啾,叽叽喳喳很是热闹。
就算水声叮咚,和着树上鸟儿的鸣叫,像奏着一首动听的歌曲,小溪给人的感觉还是安详、静谧的。但是,当我和小伙伴们穿着裤衩,在它荡漾的清波中,放纸船、逮小鱼、打水仗的时候,小溪变得活泼顽皮,画面才算得上喧嚣热闹。
夕阳西下,小溪又是另一番景象。溪边光滑的石板,那正是阿姨阿婆们洗衣的好地方。她们一边捶打着衣服,一边说着有趣的见闻。那爽朗的笑声,惊得鱼儿们四处逃窜。此时,辛劳了一天的庄稼人也来到了小溪边,用那清凉的溪水冲洗着手和脸,还不时地说两句笑话,惹得周围的人笑成一团。听,那小溪也乐得叮咚笑呢!
今年暑假,伴着溪水欢快的歌声,带着无尽的遐想,我沿着小溪向前走着,一边回忆寻找着童年的足迹。
小溪原本通向远方的大河,进而流向大海的。可是流着流着,溪水越来越少,原来都流到溪边的稻田里去了。稻田绿油油的,呈现一片生机。小溪默默地滋润着绿色的土地,让它孕育出金黄的果实。
我对小溪有了新的认识:小溪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质朴,它的静谧,在于它能为我们提供嬉戏、为鱼儿提供生存的场所,更因为它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
遐想中,我不禁朝稻田望去。这时候,稻田中已经有了几位老农,也许刚刚吃过午饭,烈日下,他们正戴着草帽,弯腰给水稻灌水、拔草,他们身上的衣衫已经被汗水湿透。他们祖祖辈辈在这里耕耘,勤勤恳恳,朴实无华,默默地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丰收的硕果,他们的品质和小溪何其相似!
家乡的小溪,它是那么纯洁无瑕,那么快乐多情,又是那么朴实无华。
(指导老师:杨莹)
◎编辑点评
写景不难,但要在景物中融入情感,让景物“活”起来,就有点难度。作为五年级学生作文,文字方面也许稍显稚嫩,但在以情驭景、借景传情方面有一定的意识和技巧,殊为难得。
作者眼里的小溪“纯洁无瑕,快乐多情,朴实无华”,如何表现?首先,入细入微亲近自然,通过诗意的描述,勾勒出小溪的美。“松树倒映在溪水中,它们像是对着一面碧绿的镜子,小心地梳妆打扮,连一枝一叶都不落下。”动态描写也无比鲜活,“溪里总游着一些鱼儿,当你把手浸没在水中,它们便会擦着你的手指,匆匆逃走。”结尾见此思彼,从辛勤劳作的老农联想到小溪,找到共同点“勤勤恳恳,朴实无华”,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