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腐朽的人 |
●文/张即 图/周益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03-25 10:10 |
2 葛安飞第一次看到李云波的作品是2005年。当时,县文物办收到了一件李云波的作品《老寿星》。这件作品高约50厘米,人物面相慈祥,衣褶柔和,左手捧千年寿桃,右手持仙药灵芝,背后侧钤刻方印一颗,上刻正楷“李云波制”四字,形神兼备,古朴凝重。 看到这尊比自己年纪还大的作品,葛安飞赞叹不已。 和李云波一样,葛安飞也是一位根雕从业者,而且他们都是出生于雕刻世家,自小便学习雕刻技艺。但葛安飞小时学的并不是根雕,而是跟着父亲做雕花大床。在很小的时候,葛安飞便显现出了他的艺术天赋。他说自己小时便喜欢画画,也没有老师,只是天然的喜欢,而且随手就能画得很像。现在,他还记得那时的一件事情。有一次,家里来了大人,想玩扑克,但杂货铺里又恰巧没有扑克卖,于是,他便根据自己的记忆画了一副。结果他画出的扑克与店里买来的并无二致,这让在场的大人们感到很惊讶。 在30岁以前,葛安飞一直跟着父亲做床。那时,传统的床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但等到了他30岁的时候,传统大床已经彻底地退出了市场。可以说,这个转变将他推向了另一行:根雕。 对于雕刻,葛安飞是有灵性的,无论是先前雕床,还是后来的竹雕、根雕,他都很容易上手,对他来说,这是触类旁通的,没什么大不了。在结束了雕床的生涯后,很快,他便来到岔路的木器雕刻社,成了那里的一位样品造型师。他做好样品,然后其他的师傅根据他的样品再进行大批的仿照,造出产品外销。葛安飞在岔路做了大概三年左右,随后又来到大佳何帮一个象山人做了几年活儿。在那个时候,他认识了何晓道,又帮着何晓道做了七八年的仿古雕刻。到了四十岁后,他才正式开始自己制作根雕。 2005年,葛安飞因为根雕上的造诣,被中国根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称号。当时,全国仅有31人获得该荣誉称号。 3 在前童的名俗博物馆里,有一件叫《魁星》的根雕作品。据考,这件作品的创作时间为明代。但这还不是宁海最早的根雕作品,根据地方志记载,宁海根雕的历史要追溯到更早,甚至可以推到南宋以前。清末民初是宁海根雕的鼎盛时期,在那个时候,宁海县城有十八家专业的根雕制作作坊,很多根雕界的高手都在此处云集。由此可见,在李云波之前,宁海的根雕便已经出名,用一句套话来说,那时的宁海,是名副其实的“根雕之乡”。 光绪《宁海县志》记载,“古来有人以树艺为生……”,宁海根雕,也称柴株雕、树根雕。从字面上理解,根雕就是用柴株、树根等为原料进行雕刻加工的作品,而宁海有着丰富的竹木资源,所以,宁海根雕之所以出名,首先依靠的便是当地山区取之不尽的竹木根资源。根据这些竹木资源天然而成的自然美,根雕匠人再人工略加雕饰,制成根雕作品。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这便是根雕的精髓。可以说,根雕作品的创作者都有两个,一个是雕刻匠,另一个则是自然造化。 在葛安飞的院子里,能看见各种各样的树根,或黑或白,或粗或细,造型各异,堆积如山。这些树根看上去似乎腐朽破败,粗粝不堪,但那些精美绝伦的根雕作品就是隐藏在这些毫不起眼的树根之中。 根雕的原材料主要取自杜鹃、栎树、青梅桩、黄杨等,取来原料后,葛安飞便会将其放在水中浸泡,让其去污浊,去死皮,慢慢地裸露出真实的面目。对于一段取出的完整树根,葛安飞时间花得最长的便是思考。对于根雕艺人来说,完整的树根便是一件半成品。自然造化已经完成了它的那个创作部分,如何捕捉自然造化的创作意图,便是考验雕刻匠的眼光和想象力了。 葛魏逢作品 葛安飞的儿子葛魏逢也是一名根雕艺人。和葛安飞一样,对于绘画和根雕,他也有着天然的领悟力。从小,他便在父亲的作坊里玩耍,摆弄父亲做活时的工具。后来,他在象山美术中专念书,出来后,便一直跟着葛安飞做根雕。在葛安飞的作品里,雕刻的部分显得较为突出,他的雕刻和树根本身的造型纹理是平分秋色的。但年轻的葛魏逢却更喜欢将自然造化作为一个巨大的背景,然后将自己的想法隐藏在其中。在他一件尚未完工的大幅作品中,整个树根被当做了一片巨大的山脉,而他雕刻的人物,则骑着一头瘦驴在山路上徐徐而进。 对于儿子的雕刻风格,葛安飞没有任何意见,在这方面,他是一个很开放的人。他和儿子这一代人有着不同的经历,自然也有着不同的追求。儿子有些不同的想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