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匠 |
张即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04月13日 11:07:55 |
打草鞋 五匠这些手艺的传承,历来只有两种方式,一是子承父业,二是师徒相传。旧时,跟匠人师傅学技术,叫“学手艺”。如果要学手艺,一般须央人引荐,引荐人称“荐头”,也叫“保人”。师傅如果同意收徒,徒弟就得送礼拜师,一般多在正月里进行,因为过了元宵,都要出门干活了。礼之轻重按当时的“行规”,多为白糖红枣、桂圆荔枝等包头,但在旧时却是了不起的厚礼。徒弟第一次到师傅家,师傅要出与行业相关的题目考考他,试试此人的智力、悟性如何。如果不中意,就请荐头退回礼物,如果中意的,就收下礼物,此人就可以拜师学艺了。正式的拜师仪式则要另择吉日。师娘在家设置香案,上供祖师爷。徒弟先祭拜祖师爷,再拜师傅、师娘。师傅设宴招待朋友同行,告知大家收徒了。一般学徒三年。学艺期间师傅供徒弟吃住,一般不发工钱,也有只给少量零用钱的。而且不让接触技术奥秘,只做打下手的重活。有的干脆帮师母料理家务,扫地、洗碗、担水、带孩子等,样样活儿都要做。 徒弟跟随师傅外出做工时,徒弟肩挑“行头”重担走在先头,师傅空着手跟在后面。吃饭时,徒弟要给师傅盛饭和添饭。有时整桌人的饭都要徒弟添,做徒弟的吃饭要“三扒两咽”,吃完一碗饭后不可再盛。人家要放箸了,徒弟得赶在先放箸。吃饭时只能夹吃摆放在自己前面的蔬菜,决不可吃鱼和肉。收工后,徒弟要给师傅端洗脸水、搬洗脚桶、递脚布、拿鞋子,服侍周到。 师傅认为“严师出高徒”,可经常伸手就打、开口就骂,但徒弟只能忍气吞声,认为“吃人家饭,受人家难”。有些师傅凶狠,拿着什么工具就打,但徒弟照旧努力干活。期满出师,徒弟家要办一桌丰盛的酒席宴请师傅,称为“谢师”,谢过祖师爷、师傅师娘和同行业的师傅们,才算正式出师。师傅会赠给徒弟一些常用的工作用具,如木匠的斧、凿锯等;泥水匠的泥刀、铁锤等。徒弟满师后,大多还要随师傅做工四到五年,称为“半作”,待遇当然比当徒弟时高多了。“半作同师价”,雇用的主家人按两个工匠付给工钱,师傅付给“半作”的只是工钱的一部分,其余的是师傅的“刨头”。自古以来,师傅赚“刨头”是天经地义的。工匠的财富全在于自己的那一份高超的手艺,师傅在传授手艺时,总要留一手,生怕徒弟将来赶超自己,砸了饭碗头。所以只有到做“半作”的后期,师傅认为徒弟忠实,才指点一些技术奥秘,但这奥秘的领悟和运用,在于徒弟的灵感和钻研了,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过去的工匠大多不大识字,有些师傅只会自己做,技术要领叙述不清,做徒弟的更要“眼关三块”,既要留心师傅所做的难活有什么技术窍门,又要做好自己手里的活儿。直到能单独劳作,才离开师傅单独营生。出师后的徒弟绝不可以抢师傅的生活,否则会被称为“杀猢狲爷”,大为不敬,要遭受同行辱骂的。现在,这样的学师规矩已经很难看到了。即便是没有了这些严苛的程序,也很少有年轻人去学传统的手艺了。现在的年轻人吃不得先人的这些苦,更重要的是,这些传统的手艺已经很难再有以前的市场,大量的快速的工业制品,已经完全取代了那些手工制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的手艺,似乎成了更适于在橱窗里摆放的展示品了。 |
录入: 袁银泽 责任编辑: 袁银泽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