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前童的“义文化”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2月29日 10:01:41 |
文/王方图/严洁 2月19日,是正月十二,斜风细雨遮挡不住春节的热闹,前童镇更是处于正月十四“行会”前的忙碌之中。在前童镇游客中心,“前童文化研讨会”群贤毕至,探讨热烈。 研讨会上,前童镇党委书记吴继盛谈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宁海徐霞客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麻绍勤谈做大做强旅游文章,前童镇原镇长周招财谈如何处理好诸方面关系……真个是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但此番研讨会的主题发言,当属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宁海学院院长童富军的《前童镇与中国义文化》。 当下的中国,冠之以“文化”的东西太多,多则滥矣,连“厕所文化”都登上了大雅之堂。对此,记者只能摇头苦笑,但前童的“义文化”不在此列。它的敦厚与独特,它的故事与事故,是朝花夕拾,又是温故知新—— 义文化之发现 关于前童,有关的文章和照片可谓连篇累牍,惹得人们都知道它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省级旅游城镇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 童氏宗祠 那么,前童到底是什么?是绕村而过的小桥流水?是原汁原味的明清古居?是正月十四“行会”?乃至前童豆腐、前童麦饼……这些都是,又不完全。《宁海塔山童氏谱记》曾言:“缑城卅里厥姓童。”前童村是一个有2000余户人家、近万人口的大村,村民十有八九为同一血统的童姓。村之大、姓之纯,即使在开发很早、人口稠密的浙东地区也属罕见。 记者很早就发现:宁海的村庄,一般都小而散,因此好几个自然村并一个行政村的比比皆是。有没有一个自然村分好几个行政村的呢?有!但不多。在记者的印象中,好像就是西路的前童和东路的大湖,还有南路的东岙等少数几个。一个前童自然村,竟分出了鹿山、塔山、鹿分、联合、双桥5个行政村。 “成其大者,必有其肇。”北京因政治、武汉因交通、广州因富庶,都集聚了大量人口。而前童有什么呢?政治、经济、交通一样都不占优;而且和大都市、水陆码头海纳百川式的“百家姓”汇聚不一样的是,前童村同一血统的童氏占了十之八九!这,让人不得不从童氏固有的文化上进行探究。 同时,前童镇的旅游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虽经各方努力,成效斐然,但也有增强软实力的当务之急。如何增强软实力呢?文化定位是重要一环。 2012年,有人提出前童的文化定位是“孝文化”,但“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普世价值观,一个浙江孝女曹娥,就流传千古,你前童人再怎么孝,能比得过曹娥吗? 2013年,宁波电大宁海学院教科室副主任杜建国应前童镇成人学校之邀,帮助整理前童的旅游文化。他概括了前童具有耕读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四种形式。能不能找到一根缨络,把耕读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这四颗珍珠贯穿起来呢? 这根缨络是童富军找到的。童富军是记者上高中时的班长,青年时期,就以雅俗共赏的教学理论见长,中年以后,在地方文化的研发中也屡有斩获。作为前童的童氏族人,他提出了前童的文化特质是“义文化”,并于2013年下半年以《前童古镇义文化探究》向宁波市远程教育学会申报课题。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